秦始皇听后也没有像对其他的内侍或者官员那样直接不予理会,而是说道“朕会注意的”。
司徒拿出准备好的奏折说道“皇上,请批阅”。
内侍接过奏折呈交给秦始皇。
秦始皇拿过内侍手中的奏折,翻开一阅,没有看到内容就先被锋芒毕露的书写文字给惊了一下,完全打开完毕后看着长约一米的奏折上那些文字就像排兵布阵一样,尽显稳重,一笔一划,连勾带捺,都带着以往所没有的锋芒,就像写这篇文章的人心中已经亮剑示人,以显示出“他”的锋芒。
秦始皇看着这篇文字,字不像平时所呈现的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反倒是锋利尖锐的笔画。
开篇以二十四节气为基本设立帝国节日:文章以帝国所有子民在帝国所设立的节日重必须要遵守的相应的民俗和行为习惯,以促成帝国内所有的子民文化统一开始,其中介绍了什么节气设立什么节日,又以帝国设立的节日为帝国的基本节日,所有帝国的子民上至帝国院长,下至帝国的奴隶,都必须遵守依照大秦国法所设定的节日并享有节日所做出的规划和不能更改节日所设定的日期,又以“皇帝”不在其内结尾。
秦始皇看着这篇文章问道司徒“这个“节日”真有你在这上面所说的那么厉害,可以快速的建立大秦帝国的文化统一”。
司徒回答道“回皇上,臣所说的句句属实”。
秦始皇起身来到司徒身边说道“给朕说说“节日”到底为何物吧”。
司徒看着坐在直接旁边的秦始皇思考了一下,组织好语言之后开始说道“皇上,所谓的“节日”其实可以这样理解,“节日”可以指一年中几个重大的日子,让帝国的子民官员都参与进来的一个日子,共同为了这个日子而去做一件事或者亲朋好友团聚。这样六国的子民可以因为帝国新设立的“节日”不忘却直接原理啊诸侯国的节日,让其加快融入帝国”。
秦始皇听着司徒说的“节日”的作用,没有说话,而是把天文横放在膝上,闭目思考起来。
司徒接着说道“帝国没有统一之前我大秦诸郡都有在相应的日子里聚集,诸侯国各地区也都有自己相应的日子聚集,以楚国楚怀王时期的夫子屈原为例,在楚怀王时为上大夫,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合齐国来抵抗当时的秦国,不料去招收到了当时楚国的贵族子弟和满朝官员的抵制,之后更是被小人进信谗言而被赶出都城,流放道湘江流域,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在帝国的军队攻破了楚国的都城之后,屈原不愿看着自己国家被灭,于是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与五月五日投江而亡,至今都还有楚国的子民因为怀恋这位爱国诗人的伟大而在五月五日王湘江里投食,就是希望湘江水里的鱼虾蟹不要吃这位诗人身躯和划舟寻找”。
秦始皇听到原先楚地还有这样的一个风俗,对司徒说道“这样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