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我大哥叫李定国> 第二十四章危难之际自有擎天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危难之际自有擎天柱(3 / 3)

“看到对面的那个破烂的旗帜了吗?待会给我斩杀了那旗帜下的所有人!”

亲兵们纷纷点头。

……

两军相对冲锋,不过几个呼吸,就已经到了射程之内。

“杀啊!”

“杀啊!”

“噗噗噗噗噗!”

“咻咻咻咻!”

兵卒怒吼,火枪轰鸣,弓弦颤动……

双方还没有接触,各自的前部就减少了一层。

吴部终究远程武器丢失了大半,纵然开枪齐射,也只不过让明军死伤了几十人罢了。

而杨武所部乃是李定国拨付的精锐,自然不是吴三桂这丢盔弃甲的败军可以比拟的,一波齐射,使得吴部前军顿时稀稀疏疏起来,还能站立的兵卒瞬间少了一大半。

“杀啊!”

“杀啊!”

两拨人就像是两群野兽,正在为了争夺生存的机会,互相生死搏杀!

有了杨武的将旗,明军士气大振,一番搏斗,倒是让大部分清军后退连连。

而与此同时,清军却是有一波由军中大将组成的箭头,直接楔入明军阵列之中。

彼等就像是一个绞肉机,所遇之明军,几乎没有一合之敌。

很快明军阵型就被凿开一道宽约十数步的豁口,而豁口所指,正是杨武大旗所在。

……

左氏乃是中书舍人涂冉新纳的小妾。

不过是一介风尘女子的她,被涂冉赎买纳为妾室,还以为会从此脱离苦海,却不想好日子刚过了几个月,大明竟然节节败退。

郧阳小君子说

贴一段资料:

顺治十七年三月初八日经略洪承畴题本中说:“三月初五日,又准云贵总督臣赵廷臣手札,内开:云南近状大不如上年。每市斗米一石实卖至二十五六两,沿途穷民有死于道途沟涧,死于寺庙破屋,死于山路田野,死于旁溪曲径,甚有母食其女,子弃其父,惨不忍言。”相形之下,云南在大西军和永历朝廷治理下连年丰收,“大熟”、“大有”、“百姓丰足”之类的记载不绝于书,直到1656年(顺治十三年)仍是“是岁秋成大有,民食有余”。1658年(顺治十五年)元旦,清军入滇前夕云南“兵民忙忙过岁,戊戌元宵仍放灯火花炮,甚似太平”

更将男妇大小人口概行掳掠,致令军民父母、兄弟、夫妻、子女分离拆散,惨不堪言。所存老弱残废又被捉拿吊拷烧烙,勒要窖粮窖银,房地为之翻尽,庐舍为之焚拆,以致人无完衣,体无完肤,家无全口,抢天呼地,莫可控诉。见今省城粮米照湖南新官仓斗每斗增价至一两三钱有余,每石价至一十三两有余;若照云南旧用大斗一石约有新仓斗二石,价至二十六两,犹无处寻买。军民饥饿,道死无虚日。其在永昌一带地方更为惨烈,被杀死、拷烙死者堆满道路,周围数百余里杳无人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