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筑基经文打底,方休至少听懂内相的境界划分。
法脉、丹田、天门。
勾连法脉完,便要构造丹田、天门这上下两处气海。
以真气凝聚下海丹田,与上海天门,体内自成天地,称之为内相。
还有一个境界老山监未提,是方休之前花钱雇高僧干活时领悟——內相之后,便是金丹!
内相经文讲完,早课结束,已经是正午时间。
架不住老山监盛情挽留,方休在东罗宫吃完午饭——面,才告辞离去。
回家抄书。
第二天一早,又来。
老山监仍是讲筑基、内相两章。
再听一遍。
第三天,继续。
老山监继续讲筑基、内相两章。
如此几天,方休很快意识到,他颠来倒去只讲这两章,到內相为止,不往后面更高深的境界去,只怕是他自己也还在内相境界打转,不曾突破。
按陆逢所说,老山监当年风华绝众,那如今即便內相不圆满,也相差无几,是个上海人无疑。
方休来得勤快,老山监对他也一日比一日热情,每每笑颜逐开,比看见亲徒弟还亲。
又指点方休可以在听经时存神观想,让神识更灵动敏捷。
这说巧不巧,睡龙天师留下的观想图,偏是件跟抄书相关的,正好套在此处。
方休正嫌这几天抄书时间少,便带了全套笔墨纸砚旧书,一边抄书一边听经。
“我资质愚钝,只有在抄抄写写时,才能顺利观想《周郎著书图》。”
《周郎著书图》来历清白,也是能坦诚布公的事。
听筑基经文时蒙头抄,听内相经文时再竖起耳朵。
一石二鸟,天衣无缝。
老山监不疑有他,还让方休不用如此麻烦,东罗宫天天抄经,笔墨纸砚多的是,带本旧书来就行。
不带旧书都没事,东罗宫也有,随便拿。
如此几天过去,有观想图相助,方休还真隐隐领悟到几丝伏龙法脉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