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已经死了,坟一直都在,别为了死人耽误活人,还是等房子修好,夏收之后再进山去祭拜。
柳氏眼泪扑簌簌直落,她也知道要是自己现在就回娘家也于事无补,只能等以后再说。
草棚里兄妹俩相互吐着苦水,凄风冷雨,悲悲切切,村里却是树影婆娑,芳菲满园。
江家老宅的正房中,江团正跟康氏在研究纺纱机。
跟康氏接触一段时间,她才知道,正房中这脚踏式的织机原来是康氏改良过的。
虽然在这个陌生时代,文化风俗习惯都跟古代基本相同,可这里没有江团熟悉的历史,至少织布机的发明者不是黄道婆。
以前万宁镇织布都是用手提打纬,效率不高,当时才十五岁,尚在闺中的康氏就改了织机。
娘家把改良后的织机技术卖给织坊,只给康氏留一台织机当成陪嫁,
本来是普通人家的康家用那些银子开了客栈,现在日子过得也算有滋有味。
“伯母,现在这种织机就只有织坊里有了?”
几十年过去,这种脚踏提线织机早已经卖去各地织坊。
江团觉得可惜,这可是能大大提升生产力,改善民众生活质量的,结果被人垄断了。
难怪康氏对自己卖染方会说好东西应该自己留着,想来她也有些不甘心。
她当时年纪小,什么都不懂,所以拿着娘家给的十两银子当嫁妆,带着织机就从镇里嫁到这村里。
江家当时父母都在,有田有地,如果已经是童生的丈夫能再考一个功名,江家就能成大户乡绅,也不亏她下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