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亲事再准备两年,男女分别十七八岁,到那时就办酒席。
江景阳可能是被江团调侃的次数多了,也可能是被人称呼为江大公子,他已经知道自己不再是以前那个被人嘲笑的可怜虫,以后是要撑起青山院的男子汉。
尽管脸红得都要滴血,江景阳还是镇定道:“我知道,家里的事还多,至少小弟在上学之时,我都不说会婚事。”
“这就对了嘛!要是小哥能考个功名,以后娶进门一个官家小姐。
你怎么也得娶大家闺秀当大嫂才对,要不然妯娌之间可就不好相处了。”
这一次江景阳没有脸红,而是有些诧异。
他十六岁,小弟十二岁,并不是对婚姻之事一无所知。
对没有其他追求的乡下娃来说,人生轨迹就是长大,娶媳妇,生孩子,一代一代传下去。
无论男孩女孩,很小就在为娶媳妇嫁人作准备。
所以,兄弟俩很自然对这事也有探讨,没想到小妹也不是一无所知。
只不过他们不光说自己,其中关键点还是小妹。
小妹跟小弟是双生子,小弟十六七定亲都算早的,而且他要读书,再迟些也无人说什么,可小妹十五就及笄了。
家里再是疼她,也不能误了小妹的婚事。
江景文说自己必须在十六岁考上功名,至少也得是秀才,见官不跪。
在万宁镇上也有说话的权利,再不会让大哥和爹娘被秦家村的人欺负。
而且,自己有了功名,小妹的亲事上他也能说得上话,以后也能护得住她的周全。
甚至再等一两年,自己靠上举人,小妹当成官家小姐出嫁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