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煜权相传> 第十章 吴少落榜,人间奇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吴少落榜,人间奇闻(1 / 1)

终于迎来了又一年的国考,郗成和吴启扬都已中了文举,将应试争取考中进士。

两人身处灵骞王朝的帝都,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吴启扬接受的几乎是这个世界最优质的文化教育,那宋可为虽然只是一个书院的院长,论才学却是连太子的老师,太子太傅莫祁也不敢称胜。而郗成虽然不交学费,却有吴启扬这个免费的老师,自己又有前世的记忆积累。这个世界的举人虽然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于二人而言也不过探囊取物。

而成为举人虽然还做不了官,但在社会上也算是有了一定的地位,毕竟举人中进士的几率比秀才中举的概率高得多,而且举人毕竟已经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就算中不了进士,开馆教书授徒也不愁没有学生上门。

与其他赶考的考生紧张兮兮,愁眉苦脸的样子不同,郗成和吴启扬显得风轻云淡,毕竟他二人对自己的才学有数,所求的是进士中的高位,乃至于头三甲,区区中进士对他们而言应按不在话下。

其实他们要参加的还只是会试,过了会试的叫贡生,贡生们随后参加皇家组织的殿试,通过殿试才会给予进士身份,然后由皇帝见面与众臣商议选出前三甲赐予无上荣耀。

不过就郗成和吴启扬的才华哪里会在意这些,对于他们来说进入殿试是必须的,是肯定的,两人甚至已经在猜殿试会考什么题目。

灵骞王朝的文试与郗成前世的记忆不同,考的内容十分驳杂。

因为这一世并没有与郗成前世的古代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各种各有的学问大行其道。前世那样八股文的答题方法在这一世是行不通的。通常文试要考先哲文章,当今时政,前朝典故,后世之谋,考题包罗万象,规定时间内一定是答不完的,考试时间内能答几道算几道,也不拘用什么思想主旨答题,只要不欺君犯上、妖言惑众,什么样的答案都会有研究对应思想的阅卷者来批阅。

这样的自由度比起郗成前世的古代好得太多,甚至郗成前世王翀读书时的考试也不一定可以这么随性。

所以这一世的书院大多也像吴启扬的业师宋夫子那样讲求有教无类,并不要求学生一定秉持自己的学术观点,只要有自己对文章、对事物一套能自圆其说的看法即可。

这场会试对郗成和吴启扬而言几乎等于走过场,两人只想顺利答好题,为殿试作准备。

会试的考题毕竟是为了选出进士,比起举人的考题难上不少。

今你为一县之主,所处县域突发旱灾,滋生民变,县库中粮食不多,朝廷赈济无法一时运到,而周边已有民变,密探报告流寇将攻打县城,你将如何应对?

你乃州府刺史,负有监察府尹之职,你探知府尹贪赃枉法,所获不菲,但你又知他虽贪墨,但知此府五年,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年年上缴赋税高于上官要求,你将如何行事?

先贤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何解?

若将来有奸臣乱朝,你身为御史将如何应对,是上疏死谏还是徐图谋之,或是默默不言自求安稳?

这会试中的许多问题其实对于郗成前世的学文学政的大学高材生都不好回答,很多问题因为没有经历,叫人难以身临其境去判断,只能凭自身所学进行推演揣度。

吴启扬出身官宦人家,平时听父亲评说古今文章,针砭时弊自是不少,郗成前世就爱看报看新闻,研究文学历史,这些问题对于他人或许很难,对于他二人其实倒算是对胃口的菜。两人都是求质不求量,在考试的规定时间内教完整地答完了数道题,不像有的考生囫囵吞枣,答了许多题却都是蜻蜓点水,不得要害。

对于考试两人都是信心满满,出了考场私下略一交流更是认为彼此应该离进士不远。

“伯昂,等中了进士你就真正是个自由的人了,就算从名义上也不再是奴仆了,我也可以堂堂正正地给你脱离奴籍,与你真正平辈论交了。这些年你受委屈了,等中了进士,我让奇峰的叔叔们给你好好正正名。”吴启扬对着郗成说道。

“子腾哪里的话,这些年多亏了你,不然我哪来的机会能有现在的学识。子腾你永远是我的小少爷,就算以后为官,咱们也要相互照应,我可还想着能和你在官场成为搭档呢。”吴启扬时年刚满十六,“子腾”是宋夫子根据他的名给他起的字。

过了月余就是放榜的日子了,上榜者将参加殿试。

这期间来帝都参加会试的考生个个惴惴不安,心怀忐忑,倒是吴启扬和郗成心无波澜,完成会试没了压力,甚至还去大岳城外的郊区游山玩水了一番。

到了放榜那日,立榜之地乃是帝都最繁华的东市最热闹的一条街,街上早已人头攒动。参加会试的考生,和考生的亲友家属,以及自己不敢来看榜,受人之托来代看榜的各路人等挤满了一整条原本算得上宽阔的街。郗成拉着吴启扬在人堆里挤了半天才挤到榜前,好容易看完一块榜,待要看下一块又是被周边的人群挤得如海浪中的小舟。

在人群中“拼杀”了一整个上午的吴启扬和郗成,一直到正午才在一块黄榜上找到了郗成的名字,说明他已成为贡生,也获得了参加殿试的机会,更将有机会成为进士后面见皇帝,角逐殿试的头三甲。

可是直到下午,也没找到吴启扬的名字。

“这不可能,子腾,我们再仔细看看,许是看漏了。”

于是两人一直看到黄昏太阳将落山,看榜的人群渐渐散去,这才有机会一榜一榜一个一个名字地看下来。

真的没有吴启扬的名字。

这可真是奇哉怪哉,“大岳七俊”之一,名满大岳的才子吴启扬居然连会试也没过?那可真是泼天的笑话了,说给大岳文坛的才子才女们听,都不会有几个人相信。

可是榜上,的的确确是没有他的名字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