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什么事,大家都会互帮互助,比如播种、收获、红事、白事、祷祝之类。一种淳朴的氛围使得村民们都乐意遵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
郗成想做的是推广这样的传统价值观。
他前世也读过马克思大佬那句著名的“资本有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便活跃起来,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绞首的危险”,深以为然。
仪阳县商业如此繁盛,虽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好事,但也容易导致人口过度流动,人心浮动,过于争名逐利,做起事情来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问题。
倡导传统美德,让县民、村民们安分守己,对于县城的长治久安是十分重要的。
郗成和吴启扬在乡间发布告示,征集“忠孝礼义仁智信”的典型事例。
比如项梁村的郑德与妻子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老母,从无怨言;比如霍村的霍二栋捡到过路行商装着盘缠和过路文书的包袱,但拾金不昧没有据为己有,反而沿路打听,直到找到在县中暂时歇脚的行商;又比如泽坎村的村长刘皋,为人忠厚善良,村里谁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他只要力所能及,从不推辞。
郗成和吴启扬让县里的读书人为这些人撰文写赋,为做好人好事的人树典型,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并倡导县里的人们都向他们学习。
其实郗成和吴启扬作为县令和县丞,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选拔县里学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为朝廷选贤举能。
这个任务算是他们为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也不是什么重任,主要都依靠下面的乡村进行选拔,他们二人作为县令和县丞见一见选出来的人才,看看还过得了眼的就往上推荐。
这样的推荐对这些人才将来参与国考、做官升迁和建立声望都是很有帮助的。甚至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跳过国考,直接由朝廷授予官职。
开春后,经过各村学、乡里和各大户的层层挑选,推荐出了十余位学识优秀,各具特色的人才。
其实郗成和吴启扬与他们见面本来也就是走个过场。这其中一定有各大家族的关系户,也有确实有过硬学识本领的人才,只要不是不学无术之人,往上推荐完成任务就对了。
郗成和吴启扬是第一次干这样的事,本来也不算太上心,在县衙大堂中每召来一人就问他们的求学经历,身家情况,核实他们所属乡里送来的材料信息,再考他们几个经文诗词和为人处事的问题,就算走过流程了。自有县衙的书吏将县令、县丞与学子的谈话问答内容全部记录成文字,用来应对上级的审查。
不过这一天,郗成和吴启扬算是碰上个硬点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