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第七十二章 监外历练政事和军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监外历练政事和军管(3 / 4)

然而在张居正看来,朱翊钧这三板斧看似声势煊赫、不留丝毫情面,但实则却是对更多官员的含情脉脉、眉目传情。

监外历练政事不是对科举制度的改进和补充,而是在掘科举的根来贿赂文官。

监外历练政事看似公平,但一个只会读四书五经考科举的穷学生;一个有父亲和家中长辈亲自指导施政方案,家族直接配备幕僚团队和资金物资,说不定还有政策上的支持。

这两个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更可能赢?

科举的弊病不是什么新话题,现代人痛骂科举制度的那些话早在唐宋就有人骂过了,但千百年来一朝又一朝的名臣贤相过去,科举制反而逐渐发扬光大了。

科举制度最重要的功能不在于选贤任能,而在于公平,科举制为传统的中原皇朝

不管你是宰相的儿子还是街头流浪的叫花子,必读书目就那么几本书,考试范围就那么大。

大明的印刷技术早就经历了许多次革新,把那些考试书目买齐花不了太多银子的,哪怕你爹就是个平平无奇的自耕农,省吃俭用一辈子总归能供养儿子考学的。

监外历练政事和科举制度、大致就相当于高考制度和快乐教育的差别,一个穷孩子要是连死读书都卷不过富孩子,那拼“综合素质”就真的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监外历练政事其实不是新鲜事,早在洪武朝时期朱元璋就实行过,据说效果相当之好,好到朱元璋一度停止了科举,只用监外历练政事选拔出的人才。

但朱元璋最后还是搁置了这个方法,因为他发现,监外历练政事提拔起来的几乎全是权贵子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