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崇祯的崛起> 第三十一章 千古一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千古一帝(2 / 3)

木箱入手甚沉,外观精美,雕琢着龙凤之类的图案,并没有上锁。

赵君虎正欲打开,想起武侠小说里的情节,不敢大意,让王承恩把箱子放在地上,躲在雕像后面,远远的用剑挑开箱盖,等了半天,见箱子毫无动静,才走上前。

箱子里面放着一团黑黑的物品,上面端端正正放着一片布帛,隐隐约约有些字迹。

他拿起来后方知是块丝绸,细看之下,见上面写着:朕少长习兵,所向克捷,一举扫平建文小儿,后北伐蒙古,南征安南,扬威域外,四方宾服。尔等不肖子孙却不思进取,醉生梦死,致京城陷落,困顿于此,不知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理应一死以谢天下。然朕不忍见江山社稷落入他人,故藏宝于庐山,以作复国之用。尔等可携玉玺开启,得宝后须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保我大明国祚绵长,延续万年。

文字虽与现代汉语略有区别,赵君虎连猜带蒙也大致明白此中含义。

从前半部分看,这信便是朱棣所写,虽有炫耀之嫌,倒也句句属实。

他修建紫禁城时,担心即位的皇帝不争气,被敌人攻破京城,招致身死国灭,便设下密道作为退路,石室估计是供皇帝皇后等人中途休息之用。

另留下此书,告诉藏宝地点,让皇帝再去搏一搏,其谋略之深远,心思之缜密实在让人拜服。只是有些不解历史上崇祯为何不知道地道和宝藏的秘密,却吊死在煤山。

丝绸的反面画着一幅庐山的地形图,上方有个黑色的点,想必便是宝藏所在。

赵君虎喜出望外,有钱好办事,组建精兵之类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李自成、多尔衮之流自然不在话下。忽想起玉玺被鞑子抢走,又有些郁闷,不过知道宝藏在什么地方,就不怕没办法。

他认真背诵,闭目在脑海里画了几遍地形,将布帛烧得干干净净。

跟着拿出那团黑黑的物品,抖开后原来是件衣服。

式样像现代的毛衣,只是下摆要长一些,也没有一点缝隙或者纽扣,质地看不出来,摸上去甚是轻盈,拉扯之下略有些弹性,在灯火下毫无光泽,漆黑一团。

赵君虎估计是护身甲衣,便将衣服铺在箱子上,本想用碎玉剑试试,又有些不舍,示意王承恩用刀砍了几下,果然没留下一点痕迹,便让王承恩帮忙穿在里面,安全感顿时增强了不少,想着再去和吕一飞、阿泰穆好好斗一斗。

木箱里已空空如也,赵君虎又翻来覆去检查了一遍,然后一剑将箱子砍成两截,确认过没有遗漏任何东西,这才将箱子放在石案上,恭恭敬敬地叩首,心中默念,我赵君虎必定完成你的遗愿,用你的宝藏驱除鞑虏,收复失地,绝不让大明就此陨落!

“走吧!”他起身拿起石柱当做火把,绕过雕像,打前走去。

走过石室,地道又恢复到以前的狭窄,不知走了多久,终于走到尽头。

赵君虎大为纳闷,按理说既然是逃生的地道,应该有出口,为何前面是一道石墙?

他把火把交给王承恩,细细检查了一遍石墙,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眼见火光越来越微弱,王承恩急得快哭了,赵君虎顾不上王承恩,示意王承恩退后一些,双手撑在左右两侧的石壁上一点点移动,只盼望墙上有什么机关才好。

火把闪了两闪,终于熄灭了,地道顿时陷入黑暗,只听得见两人的呼吸声。

赵君虎思维一片混乱,强自让自己镇定下来,低声喝道:“别动!”趴在地上又摸了一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