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了理清完了,他就带着队伍去其他地方巡查,随着越来越往南,包拯发现很多官员是在阳奉阴违根本没有执行朝廷的政令。
他们瞒报田产没收情况,或者只没收普通百姓的土地,士绅等人的土地则分毫不动。
直到包拯命人将一个县城的县令、县尉及三十二家士绅大族族长的脑袋砍掉后,这些人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朝廷是真杀啊!而且是绝不姑息,一经查实就地格杀,分辨的机会都不给。
包拯更是放出话来,每一县如果被查实超过百亩撤职查办,超过千亩铡刀伺候。
林近在御书房的话就传到了大宋各地。
大宋不缺人更不缺读书人,诸位好自为之。
田产再分配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快速推行。
包拯一路向南快要到鄱阳湖附近的时候遇到了刺杀,包拯虽被保护着撤退了,随行的近千人却被屠杀殆尽。
历经数月后,终于有人联合起来举旗造反了,其中包括一地知府,守备军将领,他们集结了数万人的队伍占据了鄱阳湖周边的几座城池。
林近看着前方发回战报上的名字,没有一个历史名人,都是籍籍无名之辈。
一道旨意发了出去,种诂带着八万大军出发了。
紧接着西北又传来折家拒绝履行朝廷旨意的消息。
林近将杨文广叫到了御书房,“朕给你十天时间让折家自己来京城请罪。”
杨文广有苦说不出,折家看不清局势他也没办法,赵家允许折家世代镇守麟州,不代表如今的官家会认可这件事。
他只得应下这件事,“臣遵旨。”
杨文广火速回家给折家写了信派人送去。
奈何信刚送出去,折家已经打出了讨伐反贼林近的旗号,要帮赵家夺回江山。
至此林近再也不用对折家留什么情面了,一纸诏书就送到了杨文广手里。
郑戬道:“官家说杨将军灭不了折家就不要回来见他了。”
杨文广一咬牙接下了圣旨。
三日后带着八万大军向麟州方向出发了,与之同行的还有几十门火炮。
杨文广知道,朝廷的大军一动折家绝对没有一丝反抗的余地,只是杨家与折家渊源太深了,他现在被双方架在火上烤,怎么做都不好受。
大宋内战再起,一时之间各方都观望了起来,土地改革瞬间停止了,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土地就这么被剥夺了,此时地方官员和乡绅、地主们是一条心的。
只要让他们看到了机会都会揭竿而起,打着匡扶赵室的旗号反抗林近。
林近在京城也没闲着,你们不是要匡扶赵室吗?我将他们都灭了。
京城的明眼人都知道外面那些反抗的人不会有好果子吃,赵家倒台要被清算了。
百姓们将一纸纸诉状送到了开封府衙门。
大多都是状告赵家人这些年如何强取豪夺的。
就连当初皇家书院里在食堂做饭的两个带孩子的女人都向官府交了诉状。
她们当初就是被赵宗说买到府中,怀了孕又卖出来的,至今她们都不敢确定孩子是谁的。
赵家人在京城人人喊打,大臣们也是无奈,皇室宗亲做的那一桩桩事被人查实依律审判,他们也没办法救。
赵徽柔也听说了此事,她对此很忧心,林近这是要彻底灭了赵家啊!但是她一个弱女子除了哭又能怎么办?
“先生......”
林近给她擦了擦泪水,劝道:“福康,如今大宋以律法治国,没做过坏事朝廷不会冤枉他,做过的就要接受惩罚,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林近固然说的有道理,但是他用律法追溯赵家宗亲犯罪的事,最终目的还是想将赵家皇室都法办了。
赵徽柔就这样被他哄走了。
四个月后种诂和杨文广都的带着军队返回京城了,同时也将反贼也押了回来。
林近派人将身份核对好就交给大理寺审判了。
杨文广对此很无奈,折家要反他拦不住,林近给他这个机会带兵去平叛,也是为了杨家好,如果派别人去杨家以后在朝中将再无立锥之地。
接下来所有人都老实了,折家可是世代镇守西北的家族啊!朝廷说灭就灭了,谁还有折家脑壳硬不成?
最关键的是林近不怕打仗,打烂了他再重建就是了,无论世家大族、乡绅、地主的实力多强,在朝廷的屠刀面前也只能瑟瑟发抖。
轰轰烈烈的改革在第二年春天就彻底结束了,接近着朝廷就派出了数百名巡查使,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巡查。
林近就是要他们带着人马不停蹄的查,一旦查到有人瞒报亩数绝不姑息。
作为占地最多的寺院、地主、士绅们,去了田产后还有数不尽的钱财,他们只能靠放贷维持进项。
紧接着林近又下颁布了金融法,详细规定放贷的最高利息,如有违反一样是杀头的罪。
有人说林近是古时候的商鞅转世,一切都以法律定标准,动不动就砍头,这让人们怎么活?
就不怕大家合起伙来造反吗?
当然也有无数的聪明人。
土地没了但是朝廷在南边补偿了大量的土地,只要耕种出来,未必会比内地差。
不愿意去南边开荒土地的也注意到了一些新事物,比如玻璃窗行业。
随着官道的改造好后,运输渐渐方便了起来。
大宋玻璃作坊一连开了数处作坊,生产了大量的玻璃制品。
其中用来做窗户的平板玻璃销量最大,有钱的富户就瞅准了机会跟朝廷拿到了大量的货源,转而开起了玻璃店。
又或者开一家车行进行自行车、三轮车、马车的销售,只不过几个月时间就抵得上以前两年的收入。
卖这些东西是真的挣钱,聪明人做什么都能行挣到钱这话一点也不假。
土地不让随意买卖了,他们要维持生计就只能另选行业。
有人发现大宋的百姓越来越富了,许多人翻盖新房,红砖极为紧缺,自行烧制成本又极高,这人直接出钱建了一处砖窑,卖给周围方圆百里范围内的百姓,同样赚的盆满钵满。
一辆四个轮子的车子冒着滚滚浓烟使进了杭州城,车子发出剧烈的响动,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这车竟然可以自己走!!!”
“好神奇的车啊!”
车子缓缓停在了一家车行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