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成为人生赢家的对照组[快穿]> 第275章 第两百七十五章清穿文世界3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5章 第两百七十五章清穿文世界35(2 / 4)

所有人都围着这位老哥,打听第一小学的事。

直亲王几人不明所以,也竖起耳朵来听。

然后就知道了这所谓的第一小学有多牛,据说里面招收的都是贵族子弟,能进去的,不是皇室宗亲的孩子,就是满人汉人大臣家的孩子。

另外,还有小道消息,说是宫里的皇子,包括太上皇的皇子,和当今的皇子,都隐姓埋名在这所小学就读。

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第一小学旁边是第一中学,以及第一大学。

只要进去了,几乎可以直升大学,而第一大学是什么地方?

那是科举中了举人之后,必须进入的学校,而一旦从这学校毕业,就能直接当官。

现在除了考科举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能进入这所大学,那就是成为第一小学和第一中学的学生。

你说着如何能不让人心动?

原本第一小学是皇家用来培养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的,后来公主们知道了,把自己的孩子也塞了进来。

接着是福晋们的娘家,也找关系把人弄进去,于是人数就越来越多,从宗室到外戚,到勋贵,再到满汉大臣,孩子们都进去了。

第一小学一扩再扩,最终成为了大清当之无愧的第一小学了。

小学里原本就有女子,皇家的格格那也是要念书的,所以这小学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男子,一部分是女子。

后来扩大后,发现无论是空间,还是师资力量都很雄厚,感觉有点浪费的样子。

于是皇上下令,百姓家的孩子也可以报考,一年就招收一届,一届三百人吧。

此消息一出,顿时整个京城都沸腾了,许多人都给自家的孩子报名了,报考人数多达数万,最后成功录取的,那个个都是佼佼者。

而且第一年的时候,三百人有一百六十人都是满分,剩下的也都没有低于九十五的,所以说,怎么可能不优秀呢。

今年第一小学又扩大了一倍,在西城那边,占据了一块很大的地盘,旁边是第一中学,两所学校就霸占了一个区,相当于以前一个坊。

原来在这里居住的百姓,都被安排进了工厂成为工人,然后分配了水泥房。

在众人说话的空档,前面的队伍已经进去了,轮到了他们。

直亲王的下人掏出牌子,连检查都不用,就直接放他们进去了。

离开了城门的范围,人群四散离开,直亲王询问,“去瞧瞧这所谓的第一小学?”

之前他们的孩子都跟着太上皇在畅春园教养的,可现在听这意思,皇家的孩子都被安排进了这里,那他们的孩子应该也在。

十三十四也点头,他们走的时候,府里的福晋和后院女人都怀了孕,之前来信,十三生了一子二女,十四生了二子一女。

而九阿哥有点惨,有四个闺女,就是没有一个儿子,之前在海上,他也是有人服侍的,怀了孕,就让他派人送回了京城交给福晋,生下来后也是个闺女。

但现在恍惚听说,闺女也在第一小学就读,那是该过去看看。

兄弟几个骑在马上,溜溜达达就过去了,在走了半个时辰后,就看到了一条大街,街上的门牌上书:皇家小学。

应该就是这里了,怎么好端端的皇家小学变成了第一小学,太难听了。

他们骑马过去,就立刻被人拦住了,“几位爷安好,再往里走就是小学了,孩子们多,还望几位爷下马缓行,别伤着了孩子。”

这是一个人高马大的汉子,看着有点憨憨的,话说得客气,只是铁塔一般的身子堵在门口,好似他们不下马,就不让人进去。

直亲王也没让他为难,直接下了马,把马绳扔给身后的人。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一起下了马。

那汉子见他们听劝,立刻让开了身子,同时打开了栅栏门,任由他们进去。

这条街虽然有人守着,但里面却不是没人,反而相当地热闹,一路上有很多小摊贩,卖各种东西。

打眼一瞧,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像糖葫芦,糖人,面具,绢花,还有小型的笔墨纸砚等等。

四人穿过人流,走到两扇相对的大门前,左右看了看,一边门上写着小学,一边门上写着中学。

另外在大门两侧,居然是一排的门房,对外开着,每一间都有人坐守。

门房里除了桌椅,并没有什么其他物品,桌后面坐着穿长衫的人,文质彬彬,手里捏着毛笔,正和对面的或是孩子,或是家长说着什么。

这倒不像个开店的,而是问询的地方。

十四好奇,窜进第一个门店里,只见里面有一位老先生,和一个看着只有六七岁的小姑娘。

小姑娘手攥着衣角,小声询问道,“先生,我来询问我是否考中了。”

老先生拿出一本名册,温声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如娘,我姓刘,叫刘如娘。”小姑娘道。

老先生听到名字一顿,然后快速地翻到第三页,指着上面一个名字道,“这是不是你的名字?”

刘如娘抬头看了一眼,见确实是自己的名字,欢喜的点点头。

老先生面上也露出笑意,“恭喜你,你被录取了,三天后过来报到。”

刘如娘原本高兴的脸上,顿时露出为难的神色,眼中眼泪打转,“我,我可能来不了了。”

“怎么回事?”老先生的笑容收了收,还是温和的道。

“家,家里没钱,爹娘不让我来。”刘如娘的眼中露出绝望。

老先生一听就明白,“是真的没钱,还是钱要留给你兄弟上学?”

刘如娘的声音哽咽,“大哥二哥没考上第一小学,爹娘要送他们去厂里的小学,钱不够,就,就不让我来。”

老先生了然的点点头,“那你把这份契书拿回去吧,让你父母签字。”

“是,是什么?”刘如娘心里难受,但还是礼貌地问道。

“这是让你免费上学的契书,你爹娘签字后,就不需要他们出钱了,不过等毕业后,能自己挣钱了,得还的。你知道吧,还给皇家教育基金,我给你算算啊,学费是一年十两银子,学杂费三两,然后每年给你发二两让你吃饭。也就是说,一年得十五两。小学五年,中学四年,大学也是四年,加起来超过两百两,这还是你省吃俭用的情况下。所以你得考虑清楚,你是否还愿意读书?虽然等你偿还的时候,不需要利息,但两百两不少了。”

刘如娘越听脸上越亮,“先生,这就是助学贷款吗?”

“你知道?”老先生奇怪问道,因为报纸的大力宣传,助学贷款的事,京城很多人都知道,但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也知道这个。

刘如娘狠狠的点头,“我看过报纸,记得的,我愿意,我以后一定还。”

“那好,那你自己在这里签字吧,然后这一张拿回家让你父母签字。”老先生道。

女孩毫不迟疑,拿起毛笔写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才期期艾艾的道,“那我父母会签字吗?娘说,说女孩读书没用,早晚要嫁出去,还不如跟着她做绢花,好给家里攒点钱。”

“你告诉他们,你考了第一小学,不去上就是违约,这可是皇家小学。他们要是敢这么干,会直接没了工作。你父母不是工人嘛,工人要的就是开明的思想,要是他们敢阻拦你读书,就是思想不开明,是要开除的。”老先生道。

刘如娘的脸上顿时就亮了,“谢谢先生,我马上就回去。”

小姑娘捏着那契书,欢快地跑远了。

十四看着她活泼的身影,调侃老先生道,“你这么说不是败坏皇家的名声嘛,皇家可没有不让孩子读书,就不让当工人吧?”

老先生抬头看他,认真的道,“我没骗人,是睿亲王福晋亲自说的。报纸上都报道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