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宋桓帝> 第22章 不作不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不作不死(2 / 4)

可惜这种泡沫幻象只维持了数个弹指,就被梁师成轻轻一句话给戳破了:

官家此前再三叮嘱你的那些话,不会都忘了吧?

在御笔亲擢李纲为守御副使之前的那个晚上,赵桓曾在福宁殿语重心长地和李大忠臣深谈过一次。

赵桓的意思是东京守御使司责任重大,一定要分工明确并且责任到人,知院吴敏相当于一面招风大旗,以正使的名义代表东京守御使司对外公干,本司日常庶务由守御副使李纲全权负责。

之所以这么安排,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吴敏和李纲私交甚笃,配合起来会比较默契;二是李纲资历太浅,性情又过刚,不仅难以服众,甚至有可能在某些问题上会激化矛盾。

枢相吴敏就不同了,他是新派权门的核心成员,又是军国重臣,可以随时撑起大伞为李纲遮风挡雨。

正因如此,赵桓再三叮嘱李纲,凡事一定要和吴敏私下多沟通,必要时请他出面协调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关系,千万不可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最担心的事情,往往最有可能发生。

李纲上任之后果断把上司兼好友吴敏踢到一边,独自挥舞起东京守御使司的权力大棒,一顿操作猛作虎,结果处处碰壁,不只是撞得鼻青脸肿,还气得心肝乱颤。

不听皇帝言,吃亏在眼前啊。

李纲至少犯了两个明显错误,首先是绕开知枢密院事兼守御正使吴敏,直接向朝廷各级衙署下达指令,最终自取其辱。

其次是命令酸枣门守将开城放人遭拒,应当速速请旨定夺,而不是跑到皇帝面前赌气辞官,结果好像都一样,性质完全是两码事儿。

此时梁师成一语点醒了梦中人,李纲心怀忐忑之余,顾不得考虑个人得失荣辱,赶紧借此机会亡羊补牢:“何老将军麾下万众连日劳顿,人疲马惫,虏军一旦兵临城下,必成分崩离析之势。本司中军统制兼京城北壁提举官辛康宗拒不受命,马军太尉、都统制曹曚又下落不明,下官恳请梁都知,尽速面见陛下,请旨定夺!”

岂料梁师成黑脸陡然一沉:“官家已经出宫而去,咱家到哪里去替李尚书讨要旨意?”

“出宫?”

李纲愕然瞪大了眼睛:“三更半夜,陛下此时出宫却为何事?”

梁师成冷笑道:“何事?李尚书身为实领其事的守御副使,遇事要么独断专行,要么辞官卸担子,官家若不御驾亲莅酸枣门,何老将军的人马如何进得城里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