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常常自诩为圣地,但却凭借精神上的施舍,以换取物质上的收获,这么做实在不足以超凡入圣。”罗太岁先是缓缓说道。
罗太岁对佛门下的这个定论,玄奘心里其实满是反驳的话要说。
但他还是选择了沉默。
这时罗太岁又接着道:“但若反过来的话,佛门不就有资格自诩为圣地了?
和尚,你想想,以物质上的施舍换取精神上的收获,不就是你所说的舍富贵而求神圣者也?”
轰!
罗太岁的话如暮鼓晨钟般的在玄奘脑海中响起,令他恍然大悟。
其实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就说玄奘自己,他为什么对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心存敬意?
完全是因为对方在大灾之年,毅然决然的舍弃两百多万石粮食,以解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并且因为他的善举,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都被深深触动,争先恐后的出手赈灾。
一个可怕的荒年竟然过得如此风平浪静。
在他心里,这个叫罗太岁的孩子足以被称为圣了!
而佛门呢?
灾荒之年竟然还四处放款,收取高额利息……
相比之下,如果世间再生法难,完全是佛门咎由自取。
至此,玄奘终于破开迷雾见青天,一个信念在心中渐渐清晰起来。
西行求法,破除自己心中的疑惑,是为“穷则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