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这些都是你写的?”王皇后指着那摞纸问。
“不是,抄的。”李易诚实。
“嗯!”王皇后点头,一副我早知道的样子。
“易弟这梅花三弄,似乎与笛曲的梅花三弄根本不相同。”李隆基说另一个同名曲。
他说的笛曲,其实是箫,古代梅花三弄为箫曲。
李易能吹,不过他吹的和现在的不一样。
因为古代记谱法是减字法,这个方法纪录的曲子有音符、有指法,但没节拍,也没有附点与切分。
一百个人看同样一个减字谱,弹出来的是一百种。
就跟他那时的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曲子是《渔舟唱晚》。
可是古筝的、古琴的、琵琶的、二胡的,还有天气预报的、笛子的,就没有一个一样的。
还不能说哪一个错了,人家都是照着音符来演奏,再加一点变奏,都挺好听的。
李易想着,轻轻点头:“确实不同。”
他怕三哥要跟他合奏现在的笛曲梅花三弄,两个人保证配合不够默契。
李易现在用的是五声调式简谱记谱法,之前给那些美女大家们看的,双方交流。
美女们一致觉得新的方法好。
至于三哥为什么能看懂,学一下就行,一点不难。
五声调式好用,哪怕出现‘发’和‘西’,也就是简谱的‘4’和‘7’,五声调式里也有清角和变宫应对。
包括升发和降西,只要想,就能用五声调式表达。
“易弟这厢可有奚琴?不若咱们兄弟二人,我用奚琴,你用笛子可好?”李隆基很自然地就认为易弟可以。
“有。”李易说着看青松,青松吃得最快,吃完了。
青松跑去拿二胡和笛子,也就是箫。
王皇后喊一嗓子:“拿架琴,我也要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