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升高的不要?”李易认为第一个好。
“壶口瀑布石头太硬,一次次升高,需要凿太多的石头,水也不够,壶口位置周围的水向壶口汇聚。”
李隆基对李易讲解,别看利益模型做得好,没用。
铁轨的行,本来就是旱地行船,有铁轨方便。
李易低头考虑一番,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忘了咱们现在的技术程度不足以支撑。”
他把木板在铁轨上拉来拉去:“铁轨用不了太多的铁,原本打算用算上自身二百五十石的船,现在决定一百石。”
李易之前考虑十五吨的船,发现用铁轨,船沉,铁轨要能承受住。
用手葫芦拉十五吨的船同样累,改成六吨一百石,相对就轻松了。
关键是木板上的滚轴,船重了会压坏滚轴。
李隆基蹲下看看铁轨:“铁轨两边用水泥铺好,采用牲畜拉,制作两道铁轨,一道上,一道下。”
“好,我这就可以灌铁轨,冬天施工。”李易制造铁轨的办法是灌。
李隆基又打量了一番轨道,提议:“若只有百石,用木头轨道,轮子可以是铁的,放在木头轨道上走。”
李易抬头看天,他计算六吨重的东西的受力面积和木头的承压能力。
一百石的轮船,放到木板上,木板下面装八个轱辘。
“一百五十石的船也行,木头轨道没问题。”李易又要提高船的运货量。
“你多造几种,到时候看看行不行,不行则用在其他河流。”
李隆基也不会计算,但他会试。
“好,从一百石到三百石,做出来五种。”李易同意了,每一种向上增加五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