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不能通行的时候,当地人在山上或者河滩边种上几亩薄田,山上有桑树,养蚕。
少年是放羊,日子一天接一天过,跟其他的孩子一样下河捉鱼摸虾。
等壶口瀑布上了设备,有活干了,能赚更多钱了。
当地人就有了想法,少年开始学习拼音,要读书。
每一个字母都是问偶尔路过的会识字的人问来的,使劲记住怎么读,然后再自己拼。
有时候忘了,或者觉得自己发音不够准,可以抽出来时间去县衙门。
衙门中许多人识字,像他们请教,他们便耐心教。
不耐心不行,百姓主动要求上进,衙门官吏不理会,考评就完了。
“一旦正式通航,每月还需交给李家庄子一笔钱,官船到达,自然是正式通航。”
戴斗笠的人把少年的幻想给戳破,钱多,也不会全给自己等人分。
瀑布的地方有县中的人坐镇,记账。
现在是一天一结算,等大家钱多了,则换成一月一结。
一天一结是由于冬天大家都没什么收入,需要钱。
一天给的钱,买点米,就不用掺那么多的糠和麸子吃饭了。
开春还有个好处,有野菜,把野菜和饭一起煮,补充维生素什么的百姓不懂,反正能顶点饿。
帮工们都同意,他们不管是日结还是月结,拿到钱后除了当天生活必须花的,其他的会存起来。
这点比李易那时的非洲一些地区强,通常不敢日结,当天结算完,当天人家拿着钱就去潇洒了,第二天不来上班。
什么时候钱花没了,什么时候再来。
月结其实也差不多,所以很多李易国家的企业宁肯多花钱,也要从国内雇人过去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