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唐属于农耕发展阶段,突厥、契丹、奚族、吐蕃,虽说也种点东西,却以游牧为主。
农耕的基础在于土地,沿海地区寻常山多、水多、田少。
凡是富裕的地方,俱在平原,蜀地有两个平原,洞庭湖与鄱阳湖叫两湖平原,长江继续向下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咱们所处的位置叫关中平原。
河北道地区的平原多,人口少,我管其叫华北平原,契丹渤海那里有东北平原,咱们养马的河套平原……”
李易说农耕、数平原,毕构也不记,记不住,太多,他只听。
“土地少的沿海地区,如江南东道的台州、温州、福州、泉州,他们地少。
地少粮食自然少,吃不饱,大量的人口守着一点地挨饿。
海上巡逻的队伍招人手,给百姓一条活路,一个过好日子的希望,他们就不会造反。
巡海的人必须会操船,不行就练,练出来手艺,咱们以后要向外发展,通过海路。
有利益牵扯,争斗必然不缺,谁掌握了制海权,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李易根本不说多少税收投入进去,钱好办。
解决就业岗位,顺便给将来的海战培养人手,才是他的目的。
毕构看海图:“制空权老夫晓得,热气球和滑翔翼,这制海权,别人不出海,守着陆地,你耐其何?”
“海岸线长,你知道我从哪个地方登陆?你不生产生活?整天在沿海全线布置重兵?
我去别的地方组织船队贸易,一百艘大海船,突然向你一处地方靠拢,你调兵不?
你调好了兵,我就去贸易了,等买卖完,装东西回程的时候,再针对你一个地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