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兴元元年四月初五,李应右派过来的人手到了泾州。
杨怀兵那边对原守军的编练也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每天操练学习的事儿了,慢慢磨合。
“郎君,长史有书信。”
“家中可好?”张军接过信轴。
“一应如常。只是新城筑造需要大量人手,四方县城十有六空,都过来到天兴以求谋生来了,下面各县多有置问。”
这是正常现像,在这个活着不易的时代,人们自然愿意往能活的更好机会更多的地方跑,何况又没有多远。
都是自家属地上的子民,肉烂了在锅里。
“回复各县,无须为此事慌乱,尽力为县民做好协调即是,其他……待某回来再叙。”
这是大好事儿啊,张军还有寻思着怎么能让散居各县的老百姓往天兴凤翔这边汇聚呢,他们自己就主动过来了。
有了这个开始,迁移的事情就妥了,不会再有什么问题。
至于各县的官吏其实好解决,给他们安排些工作就是了,工作又不会缺。在自己的地盘上当然要受自己管制,不听话的就走呗。
其实就算人走光了,这些官吏的薪水一样不会少,朝庭一样会发放下来。
大唐的县治分为十等,最上为赤县,就是比较富裕比较重要的地区,大多在京畿地区,长安周围。
第二等为畿县,就是各府的治县,因为政治地位高而获名,和人口富裕程度关系不大,但因为依托着几大府治,人口经济各方面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只要凤翔府不被裁撤,治下各县的地位就不会动摇,所以也没有被降级的危险,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旁边有军曹按照张军的意思撰写给各县县令的回复公文,张军打开信轴看李应右的来信。
信一拿出来张军就乐了,李应右是用铅笔写的。看来这玩艺儿在凤翔是要普及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