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修长,来自后世的设计,自然不会将穿越众的战舰设计成十七世纪那种低长宽比的粗短外型。
事实上包括小型护卫舰在内,穿越众的战舰一惯都是走大长宽比的路子——优秀的设计和先进的船体结构,保证了船体的横摇被控制在许可范围之内。
整艘镇蛮号标准排水量为1200吨,满载排水量为1680吨。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同期英国佬的海上君王号战列舰。
虽说君王号船重1683吨,看上去比镇蛮号还重一点,但是由于自重的关系,事实上君王号的有效容积差镇蛮号很多。
要知道木材的承重能力和屈服度远不如钢铁,一艘看似“薄皮大馅”的钢铁战舰,无论是在坚固程度,还是载货体积上,都远高于貌似厚实的木船。
像君王号这种风帆战列舰,双层船壳的总厚度通常都在40——46厘米左右。这个数据再加上船肋,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半米的厚度。
如此厚重的木质外壳,再加上船身其他部位全得用木料,就使得战舰自重远远超过了同体积的钢铁战舰,航行时便显得十分笨重榔槺,操控性非常低。
而像镇蛮号这种机帆战舰,由于内部结构采用了大量钢铁,所以不但更加坚固,有效容积同样提高了很多。
镇蛮号和风帆战列舰另外一点不同的地方是:这艘船只有两层炮甲板。
通常来说,大型风帆战列舰都有三层炮甲板。
而为了降低重心,口径最大的炮会布置在下层炮甲板,轻炮布置在上层。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一个风帆战舰的通病:在海浪高企时,下层甲板无法打开炮门,否则海水会倒灌入炮口。
而镇蛮号由于秉承了一惯的“全重炮理念”,因此舍弃了全部轻炮,整舰只配备了40门24磅长管重炮。
这样一来,加上底舱的煤炭和发动机这些顺便维持了重心的设备,所以镇蛮号只设计了两层炮甲板,海水倒灌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关于火力方面,40门炮看似数量不多,比起君王号那夸张的104门少了很多,但作战效率可是要远远高于后者的。
首先,由于近身射击(如果有的话)的任务都交给了火枪,僚舰和轻易不动用的重机枪,所以镇蛮号上的24磅重炮数量,其实是超过风帆战舰的。
现在是17世纪,西方超过24磅的海军火炮,都还是短管臼炮,射程很短,根本威胁不到射程2000米的镇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