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之后由于产业结构问题,导致了tái • wān地区开始出口高价值水果,消减农田,进口面粉,于是tái • wān小麦种植一度绝迹。
到了21世纪之后,由于不定期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水果滞销,本地农民又开始尝试种植小麦,用来提高粮食自给率。
因为受气候环境限制,tái • wān本土仅能在冬季种植高度春播型的小麦品种,所以台南这地方种不了,要在中部和北部有温度差的土地上种植。
总之,tái • wān是可以种小麦的,而且种好了产量不低。
不过眼下穿越众没办法种这个。
台中现在是野人疟疾和原始森林的天下,台北同样如此而且更糟,一年到头不停下雨。穿越众眼下只在台北布局了矿石产业,根本不可能去考虑开荒种小麦——为了两口面条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伙想吃牛肉面还是只能靠进口面粉。
这也是今年以来穿越众唯一还在从大明进口的粮食作物:自从大批的红薯土豆玉米成熟后,这边已经不从大明买稻米了,省下的空舱位都用来装了人。
.......................
吃完火锅后,梅抚西他们快乐的一天还在继续。赤坎区现在可不是一天能逛完的,商业街,码头,政务大厅,台江观景游艇,还有晚上最热闹的彩灯夜市,令初来乍到的明人流连忘返,大呼不虚此行。
第二天一早,梅抚西又跑去窑区看工厂。
之前在北方的时候,他就从不同渠道听过很多遍关于工厂的笼统描述。说话者当时总是夹杂着一些感叹词,有那么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味道在里面。
今天终于到地头了,那还不赶紧去见识见识?
结果和想象中完全不同。明人对于工坊的概念,哪怕事前听到过消息,脑海中浮现的其实还是千百匠人一同劳作的画面。
结果来到真正的工厂后,冰冷却蕴含着巨大力量的钢铁流水线,势必会对参观者造成巨大冲击。
梅抚西他们同样不例外。
巨锤轰鸣,火渣迸射,红热的钢块就像面团一样被砸扁揉圆,这种场面令年轻人们热血沸腾。
除了看热闹外,梅抚西还细细观摩了那些令人头晕的生产线。
说是将门,其实出生商贾家庭的梅少爷自然不会鄙视百工之术。所以当他粗略估算了流水线产能后,少爷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这波稳了......梅家绑在大帅身上看来是押对了宝。
和读书人习惯挂在嘴边的“有德者居之”这种论调不一样,梅抚西奉为圭臬的,是“有钱就是大爷”这条真理。
有钱,就有兵,就有甲有粮,就会有英豪谋士来投,就能“兵强马壮者居之”。这一点,商贾之家的梅少爷是深信不疑的。
而曹大帅现在已经不是有钱的问题了。坐拥如此繁多的神工之技,怨不得走到哪里都是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士饱马腾,和朝廷那些叫花子兵马判若云泥。
与两个傻乐的跟班不一样,从窑区工业基地出来后,同样是脸上带着笑,梅少爷却是一种胸有成竹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