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两种战略性货物验收后,剩余的就是一些日用品。这些日用品就不用寨子里统一收购了,而是放开来归各家自行采购。
到了1631这个时间段,穿越众对这个位面的渗透已经越来越深,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些产自窑区的独特货物。
就像当年的洋火洋烟洋铁钉销遍我大清一样,穿越众生产的暖瓶,油灯,灯油,缝衣针这些特产,一直以来也已经被商人们销售到了全球各地,哪怕是大明一个偏僻角落的寨子里,人们也对这些独一无二的美好货色不陌生。
这个时候,寨子里赶来的贺家族人,已经将晒场位了个水泄不通,家家户户都在挑选着商队里的货物,男人女人那粗糙的脸上,纷纷露出了笑容。
不过总得来说,农人的消费能力还是很低的。对于这些庄户来说,最受欢迎的货物,毫无疑问是缝衣针,牛仔布和蜡烛这些价格能令人接受的商品。
缝衣针不用说,这正是最能展示工业化成果的一种商品。另外,用江南和印度的棉花纺织出来的牛仔布和卡其布,也是庄户们最喜爱的货物之一。
古代的土布,由于工艺原因,包括所谓销遍天下的松江布,都有一个特征:光板。后世人熟悉的那种带着小圈的毛巾,或者毛茸茸的线衣内衣袜子等等衣料,古人是织不出来的。
同样的原因,结实耐磨,穿着又舒服的牛仔布,卡其布这些布料,也在第一时间受到了明人的欢迎。
然而即便是普通布料,对于底层庄户来说,价格也是不便宜的。所以男男女女们在犹豫半天后,最多也只能扯一身给当家人穿的份量,买不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