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第二百三十七章最后还是捞偏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七章最后还是捞偏门。(3 / 4)

要想完全推广出去就比较困难了。

而且如果酒楼开的太过奢华,恐怕又会被很多“道德模范”喷的狗血淋头。

正因此,董卓不得不想到“色”这个字上。

好吧,以上所说都是董卓给自己找的理由,其实脑袋里面有灵感时,董卓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色”字。

男人的“色”,这个就很简单了,董卓脑思如泉涌,文如……,各种名词汇聚于脑中。

勾栏、窑子、妓院、青楼、军妓、营妓、清倌人、红倌人。

没错。

董卓觉得开青楼来钱比开酒楼来钱更加快,而且这个有先例,也不会被别人诟病。

之所以开青楼不会被人诟病,因为第一个开青楼的人,就是文人眼中的“圣人之师”管子,管仲。

管仲,管夷吾,辅助了齐桓公姜小白成为了霸主,他当相国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发展齐国的经济。

而为了发展齐国经济,让其他国家的商人到齐国经商,管仲在齐国都城一次性开了七家青楼,或者说妓馆。

你看。

管子都能看青楼,我董卓怎么就不能了?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更何况,我董卓还不是个普通百姓呢。

想到做到,董卓立马拉着李儒开始商议起来。

“文优啊,方才本相想到了一件事,可以增加朝廷收入,让百姓更加幸福,让百官更加和谐,让秩序更加安定,让……”

董卓望着目瞪口呆的李儒,中断了为了增加气势的排比。

“嗯?!文优?”

“主公,儒在。”李儒打了个机灵,连忙回道:“不知主公所言何事,可以有如此多的好处?!”

董卓轻咳一声,郑重道:“董某思及先贤,忽有所感,才知先贤智慧深不可测,我等不及也。”

“先贤?!”李儒脑中思路急转,自家主公卖这个关子是在考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