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重生之大宋明君> 第92章 一起面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一起面对(2 / 2)

关于张、刘二人的处置让赵构突然想起后世的国家武装力量,觉得张、刘二人的定位和武警很相似,便有了新的想法。

本来,宋朝军制有些乱,以前最精锐的部队是禁军,负责京城拱卫和戍边,隶属枢密院直接调动,三衙领兵,直接对皇帝负责,兵力一分为二,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戍诸郡;

地方州县有厢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役兵,隶属兵部,接受地方行政长官领导,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卫、迎送等,一般没有训练、作战任务;

另外还有类似于民兵的乡兵,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担负修城、运粮、捕盗或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

藩兵,是西北部边防军,由陕西、河东与西夏接壤地区的羌人熟户部族军组成,诸部族首领被封军职,率部族军戍守边境。

土军和弓手,是准军事化部队,名义上隶属兵部指挥,由各州县的巡检司、县尉管理,是地方治安力量。

打仗时,真正有战力的,还是禁军,也就是现在的忠勇军,其他的都不行。

北宋前期号称拥兵一百五十万,末年也有七、八十万,但这个数字包括了厢军、乡兵等非作战人员,真正的战兵只能一半左右,也就是三、四十万。

这种情况在后世是不可能出现的,军队自有后勤保障部门,同样要参加各自军事训练,关键时候也能打仗才行。

而金兵南下时的兵力统计就是如此,说有十五、六万兵力,那是实打实的战兵。不象北宋,虽号称八十万大军,除去吃空饷的,真实战兵尚不足一半,且分散与各地,加之军纪散漫,毫无斗志,焉能不败?

所以,赵构要求忠勇军步兵轮流负责运粮,跟大部队保持同步行军,既锻炼了士兵的体力,又节省了大量的杂役兵员。

这样一来,就没必要在后方设置数量庞大的杂兵建制,有维持地方治安和清剿贼寇的军队,相当于后世的警察和武警,就OK了。

可以将各地的乡兵、土军和弓手精简、合并于州县巡检司,负责各地治安;各路再设招讨司,负责征剿贼寇。加上京城及边境戍卫的忠勇军,一共三军,简单明了。

“赵鼎,有一事,要借着这次难得的休整机会推行,你拟定个方案,尽快落到实处……”赵构把自已的想法跟赵鼎交待了一下。

赵鼎听后,心里明镜一般,这么重要的事,一般都是由宰相处理的,官家将这事交给他,是要将这事作为最终考核,检验他的能力。

“请官家放心,”他站了起来,非常自信地说道:“此事臣必定办妥!”说完,躬身告退,似乎是要立马开工的样子。

邢秉懿一直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未发一言,直到赵鼎退去,才关心地说道:“唉,一国之君,每天要操劳那么多事,真是不容易啊!”

赵构心道:你哪知道穿越人士的辛苦啊,越是知道将来的局势,就越是要和时间赛跑,不能大意啊!

但这种心事,又不能说,只好说:“在其位则谋其政,身为皇帝,自当以国为念,要知道,我不操劳,有的是人想操劳呢。”

邢秉懿再不懂历史,基本常识还是知道的,下意识地点头说道:“嗯,我是皇后,不论什么时候,都会和你一起面对。”

赵构突然心中一暖,抓起她的小手置于手中,微笑道:“好,一起面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