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道理王娟也是后来才想明白的。
因为所有得罪人的话讲在了前头,所以买牛之后大半个月,都没有人上门来借牛,而他们家的豆腐,也因为做的越来越多,花样多的缘故,不再执拗于本村,也会去镇子上,甚至是市里面送货,包括家具厂那边,隔三差五的都会要几十斤的豆腐。
有了牛,即使大人不在家,陶毅和卓琳也能帮的上这个忙,后来就演变成了,两个小的在家卖豆腐,妯娌俩架着牛车四处奔波卖豆腐。
原来一个月可能最多赚个十几二十块,现在已经量上去了、品种上去了,居然涨了一倍多,一个月四五十块钱都不再话下,之前还说不把生意做大的,得?买牛之后,就低调不起来,一不小心就把这豆腐生意给做大了。
做大了之后,村里的这仨瓜俩枣,他们更不放在眼里了,只要村民不要太过分,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卖,如果遇上得了便宜还卖乖的,陶毅和卓琳一点不客气,直接夺过豆腐。
“我们不卖了,你走吧,见过占便宜的,没见过这种占便宜的方法,已经给你便宜过了,还送了这么多,你不说我们的好,还说我们豆腐味道不好,味道不好你还来买什么?谁家豆腐好,你上谁家买去啊,我们家的豆腐,以后不卖给你们了!”
卓琳小小年纪,就有了陈秋霞的风范,当时就把那老太太呛得脸红脖子粗,下不了台,面对同村人的台阶,她是理都不理。
“说不卖就是不卖了,谁家做的好,谁家便宜又好吃,你就去谁家买,我们家的不好吃,以后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