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鸡汤文很流行。
杨磊没少在赵晓竹面前批驳。
但十几年后呢,风潮又变了,人们一股脑的鄙视一切“鸡汤”,丧文化成了主流,任何正向的励志的内容都会成为批判的目标。
可实际上呢,励志还是得励志的,因为人确实需要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
一旦没了这股精神力量,那真就只能随波逐流成为芸芸众生最微不足道的一员。
而纵观所有成功人士,几乎都接受过“心灵鸡汤”的灌溉。
但几乎没有人认真的去分析过那些“心灵鸡汤”是真励志还是伪热血。
杨磊也曾经是丧文化的受害者。
好在获得金手指之后接触到了更多更优秀更高层次的人群,这才逐渐想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儿。
如果没有这么点分辨力,一辈子都只能被资本家、地主、商人、官府牵着鼻子走,成为被收割的一员。
现在,是该让赵晓竹掌握这种能力了。
啥能力?
思考能力。
通俗地讲,做事说话之前先过过脑子的能力。
社会上,有太多太多凭本能活着的人,包括某一些看似混的不错的人。
杨磊逮着赵晓竹这么个爱听他叨叨的人,也来了兴致,干脆拿出电脑给赵晓竹上课,从宏观大理论到微观小操作,想到哪儿就教到哪儿,过足了当老师的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