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听学的洪荒学生们,是绝对不会因此就想到借用凸透镜亦是可以取火的,他们要理解阿咦讲的文明,都已经是不容易了。
好在阿咦创造的,是唯一的文明,是世上最容易传播的学识,既取自于生活,又极为精妙,这些学生都能听懂,特别是那三百多的孩子。
接着,孩子们就在神秘的气氛中,看到了凹透镜的散光效果。
聚为彐,散为三。
三字那三横二边的各三个端点,正是排列成为了二个凹面)(,形成了一个凹透镜,有发散的含义。
为此,阿咦取用了s表示发散,a表示湖面的凹陷,n表示可以透过光线的如一道门的立体介质,并将其复合发音为了san。
这个三字的出现,完全代表着文字的组合,和衍生用法。
而且,这不但代表着一加二等于三的加法,也代表着减法。
三再去掉一,自然就又变成了二,为此,这减法,就是用一来表示的。
咸字,就是说水体‘厂’减少‘一’为了一个一‘戈’就能探到底的小湖‘口’,于是,成了有咸味的盐湖。
那么,为何这里的小口有变小的含义呢?
这个只要对比水体‘厂’和小湖‘口’位置就明白了,厂体是完全容纳了小口的。
一个字中,便带有了对比关系,亦代表着对自然界的理解,精妙无比。
还蕴含着如何在大自然中获得盐水的巧妙生活技术。
可想而知,到了近代,都没有创造出‘一’字来,只知道one或别的鸟语的老外,又怎么可能发明出减法符号‘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