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平二年年底开始,帝国境内的叛乱便呈越演越烈之势,各州官府虽尽力围剿,但叛乱非但没有平息,甚至连一些原本祥和的地区,也因无法忍受越来越重的赋税,而揭竿而起。这其中,闹得最大的那出,发生在中平四年,泰山太守张举联合前中山相张纯,乌桓丘力居等,于渔阳称帝,人称“渔阳天子”。
这位渔阳天子,臣民不过十余万,可却整整闹了两年,数败官军,直到中平六年,方才被击败,远遁塞外。只是到了那个时候,大汉天子也已经行将入木。只是不知这位“大汉天子”,在弥留之际,看着舆图东北角的“渔阳天子”时,心中,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滋味。
不过,中平二年的张温,显然并不会知道这场大败竟然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因此,他现在所想的,并不是如何弥补大败所带来的损失,而是怎么样,将罪责变成功劳。
“周将军,若将此战结果如实上报,你将难逃入狱之罪。”张温将周慎召到大帐中,竖起右脚,边灌着酒壶中的烈酒,边道。
“将军若能替慎脱罪,慎这条命,便是将军您的!”周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边叩着响头,边道,“慎早年积聚了三万家私,全部
(本章未完,请翻页)
送给将军您。”
张温一听,乐了:“哈哈哈,周将军不必多虑,某有一计,可使将军非但无罪,反而有功。”
“还请将军示下。”
“李文侯不是死在美阳了吗?那场仗,不知是谁打的呢?”
“那自然是将军您啊。”
“没错。我们不仅在美阳砍掉了叛贼李文侯的头颅,而且,还斩杀了四万多叛贼。不知此功,可封侯乎?”
“将军高明,将军高明!”周慎连声赞道,然后眉头一拧:“只是不知董卓这老革,会否上书与我等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