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后汉长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幽冀风云(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四章 幽冀风云(三)(2 / 3)

“可现在,皇甫将军麾下之军,三万有余,而将军麾下之兵不足两万。难道朝中诸公,就真的放心这皇甫将军?要知道,当年秦王扫liù • hé,走的,就是长安去雒阳的大道!”

“说得有道理。”董卓双目一张,“如果我将手中的军队也交给皇甫嵩,那皇甫嵩手上的军队,就有将近六万。他如果心存反意,试问,这天下还有谁能够抵抗这六万从关中一泻而下的大军?”

梁祯见状,连忙趁热打铁道:“陛下精于制衡之道,不可能不知道,西州的军队分散在皇甫将军跟将军手中,才是最安全的。可为什么,征辟将军入朝的旨意,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传到长安呢?”

“祯,你的意思,连翻征辟我入朝。可能不是陛下的旨意?”

梁祯点点头:“将军,我乃山泽野人,对朝堂大事,一无所知。所以……”

董卓果然上钩,开始向梁祯描绘起如今朝堂的局势来。

原来,随着汉帝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朝堂上关于诸君的角逐也越发激烈起来。并渐渐地围绕史侯跟董侯分成两个派系,史侯的派系以大将军何进为首,董侯的派系,则以骠骑将军董重为首,双方围绕陛下百年之后,由谁来继承大统,展开了惨烈程度不亚于凉州战场的较量。

而朝堂的另一根柱子宦官,则也分为两派,少壮派以上军校尉蹇硕为首,暗中支持董侯,其实这也是汉帝的意思。而另一派,则是虽然收敛了许多,但依旧根基遍布一十三州的十常侍,可他们的态度却是相当暖味,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谁。

至于另一根支柱,也就是在中平元年才渐渐恢复地位的士人,则也出奇地安静,一副远离史侯董侯之争的模样。

“陛下早年,将自己推到了整个士人的对立面。故而,在他最需要士人帮腔作势的时候,没有人应和,也在情理之中了。”董卓微微地旋转着手中的木碗,闪亮的大眼睛则一刻不离酒碗中的涟漪,“其实,士人们是在观望,看看大将军跟骠骑将军谁更能满足他们的诉求。”

士人的诉求,自然是尽诛宦官了。因为自从曹节等人谎称奉汉帝诏,将窦武陈蕃等一众有威望的士人领袖灭族后,士人跟宦官之间的仇怨,便被激化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因此,无论是何进还是董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想得到士人的支持,就必须承诺事成之后,尽诛宦官。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外戚跟宦官之间的联系,远比士人与宦官要紧密,就拿何进本人来说,没有了张让等一干人,他到现在都还是南阳郡中的一个屠户呢。

“将军,依我之见,现在我们要确认的,就是士人尽诛宦官之心,有多坚决。”梁祯道,“如果他们真到了与士人不死不休的地步,那么即便大将军和骠骑将军都不愿意尽诛宦官,士人们也会寻求外援。”

“那依你之见,当今这天下,有谁可以当外援呢?”

梁祯皱着眉头想了想:“士人寻找盟友,必定不会找自成一派的,不然的话,他们的利益就会大为受损,因此豫州牧黄子琰,虽有治乱之才,但士人也不会考虑。此外,皇甫将军亦如是。”

“倒是将军您,曾经是袁太傅的学生,此刻又处处被皇甫将军节制。因此,在士人们眼中,应该是个可以结盟的好对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