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读着读着宗泽就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书中一直在描写海上之盟后宋金联合攻打辽国,而且时间点已经超越了现在。继续读下去他才看到童贯灭方腊,又征辽失败随后以每年加付一百万贯钱为代税钱,随同每年的“岁币”交付给金朝换得收回燕云部分地区等事件。
而随着时间节点继续进行,宗泽便读到辽国灭亡而金国人趁机南侵攻打大宋的重要历史节点,第一次金国人南侵便打得宋军节节败退,官家赵佶让位于钦宗赵桓。
同一年金兵再次南下,攻破了汴梁城将徽、钦二帝连同赵宋皇族掳往塞北,自此大宋灭亡,历史上称为北宋,而整个赵宋皇族只有康王赵构逃过一劫,于次年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
宗泽看罢百感交集不知该说些什么,忍着悲痛的心情继续往下阅读,便读到了赵构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而同时又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一味求和。
读到最后,赵构又行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等等一系列的昏庸之举让大宋失去了收复失地的可能。
直到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昚,尊号‘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崩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成为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
宗泽把书一合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不由得在心里感叹一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这个称号赵德基你配么?
此时他似乎有些理解为何梁王一定要取赵宋而代之了,若这本书所说属实的话那赵氏或者说赵佶以及他的后代确实不配拥有天下,你德不配位别人取代你才是顺应天命。
宗泽忽然觉得自己忠于大宋的想法有些动摇了,不过他毕竟是被儒家思想熏陶了数十年,心中的理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对于书中的描述还是有些半信半疑。
读完了赵构的本纪,他便打开自己传记读了起来,不看不要紧越看他越是心惊,书中对他的生平经历事无巨细均有纪录,尤其是重大事件更是分毫不差。连他在什么时候到那里做官在任上又做了什么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不过读到后来便与现在的时间点有所偏差,在书中他是靖康元年临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到任后,积极修复城墙、整治兵器、招募义兵、广集粮饷积极抗金。不久后便受封河北义兵都总管,率军击退来犯的金兵。
同年十一月,金兵再次兵临开封,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帅。而他则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次年正月,率军至开德,与敌十三战皆胜等等。及至建炎元年六月,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
后曾二十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后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于建炎二年七月病死家中。
合上自己的传记宗泽心绪万千,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自己的一片忠心到头来换得一场空,而大宋也终究失去了半壁江山对野蛮的金国人称臣。
这样窝囊的国家真的有必要为它奉献所有么?宗泽不知道,此时他的心彻底乱了。忽然觉得梁王说的似乎十分在理,赵宋失德那就需要有德之人做天下之主。回想自己刚读书时的前尘往事,那时便立下为国为民的志向。既然在后世的传记中理想抱负没有得到实施,那是不是可以……。
宗泽忽然感到一阵后怕,他竟然在短短的几个时辰内改变了内心的初衷……,只是梁王给他的书中记载的内容是真的么?他有些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