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了再开关,这次基本没问题了,闸门能正常开关,再依此安装其它3个闸门。
杨浩指挥铺设完6个船坞混凝土的人手,把堵着的水泥预制件墙和木板原木拆了,把海水放进来。
水性好的船员潜水下去,把水泥预制件和沉到海底的木、原木绑住,龙门吊斜着吊上来。其它闸门运过来,依次安装好。
杨浩和张掌柜指挥着两千余青壮年,同时干多种工作,人手不缺,效率还是很快的。
从到这里到建好主要路线的钢轨、鸭嘴吊、龙门吊、火车、厂房、闸门等基础设施,只用了22天时间,中间还有好几天下雨耽误了。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好,移民百姓们再铺设其它更多的轨道。造船匠们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安装调试机器设备,打造支撑船的墩台什么的了。
水泥不够,沥青来凑。
5艘船卸空,启航造船厂基础设施有了,造船匠把甲板重新铺好,卸下来的4台挖掘机再吊装2台到甲板上,260个移民上船。
杨浩带着船队启航,拖船拖着空船,先航行到希望镇这里的码头。
和来迎接的移民百姓打完招呼,让他们用原木搭一个简易吊机,费力地把2台挖掘机从甲板吊运到码头上,铁匠开着挖掘机去挖大水渠。
260个移民下船,让县令张志颇安排好,船队又启航,在拖船的拖拽和纵帆的拉扯下,向1100公里外,文莱苏丹国诗里亚航行。
说起来诗里亚县还是妹妹杨乐怡的封地,不过不是实封,是虚封,实封封地制度早就淘汰了。
诗里亚升级为县,一半的税收会落到诗里亚郡主的口袋,也就是杨乐怡口袋,同样是杨浩口袋。
虽然是虚封,但郡主还是在封地有一点点权利的,哪怕杨浩让诗里亚县部分马来人给自己白炼石油,马来人也得白干,会不会造反就不知道了……
一路向东南方向航行,风向有时候是南风,有时候是东南风,船队几乎逆风纵帆加拖船航行。
还好空船轻,拖船能拖着跑到10-11节航速,两天半航行到诗里亚,停靠在上次建的长长的舰桥边。
船队再次来到诗里亚,这里的马来人比上次更热情了。
上次是总兵身份,这次还要加上整个文莱苏丹国都没有几个勋贵的护国伯身份,还有他们郡主的亲哥身份,加上肯定是来给他们送钱的,当然更加欢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