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48章 要讲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章 要讲礼(2 / 3)

狄青打了个寒颤,忙问:“大哥,难道我说错了?”

施平拍拍狄青的肩膀笑道:“没有说错!只是那句“高,实在是高!”,听上去有些别扭。总觉得不是好人说的话。”说完,忍不住哈哈大笑。

“哈哈哈……”施平笑得浑身乱颤。狄青和庞修两个人一头雾水,都有些莫名其妙。他们实在不明白施平为何笑得如此开心。此刻施平想起了那部老电影《地道战》,里面刘江老师扮演的那位汤司令,这个肥头大耳的家伙对着鬼子山田队长说“高,实在是高!”这句经典台词。

搁在后世,刘江老师那就是妥妥的金句王,笑点担当。只不过,狄青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嘴里突然蹦出这么句经典的台词,施平觉得实在太搞笑了,他哪里还能忍得住?

——————

一夜无话。

第二天巳时,狄青跟着施平来到了西苑坊的张府,还没来得及敲门,门就从里面打开了。

原来张子思今天一大早就在门房等候。双方见礼寒暄了几句,等三个人步入张府,刚来到会客厅门外,施平就闻到一股淡淡的幽香,他也没太在意。在宋朝的皇室贵族、文人雅士中,焚香、熏香(以香熏衣)就跟每日衣食一样不可或缺。进入他们的居所,或浓或淡的香味沁人心脾。

施平惊讶地发现张知白手里捧着个杯子,坐在上首,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天爷哪!施平眼珠子都快瞪出来。这怎么可能?张知白昨天还是一副马上要死的样子;自己昨天才给张知白用了抗结核的药物利福平、链霉素和异烟肼这类抗生素;他今天竟然能够下床走动了,药效也太好了吧!这又不是仙丹啊!

施平赶紧上前两步,正准备行礼,却见张知白放下杯子,从座位上肃手而起,抢先施了一礼。施平连忙侧身避让,连连说“不敢当不敢当”。张知白跟老师王曾齐名,又是大宋帝国如今的宰执大臣,他这个小小的翊卫郎可不敢受这一礼。

张子思笑着拉住施平让他坐下,然后双手齐额,行了一个标准的稽首大礼。张知白在旁说道:“伯原,汝既然不肯受老夫大礼,那就由吾侄儿退之代行吧!救命之恩,不能不谢。千万莫要推辞!”

施平脸涨的通红,双手乱摇说道:“张相,使不得啊,使不得。退之兄跟我一见如故,又何必客气!您可是退之兄的长辈,又是学生恩师的知己,为您诊病是学生应该做的。再说了,学生也没想到这药的效果竟然会如此好,您要谢,也只能谢我翁翁,学生可不敢居功!”

张知白捋须笑道:“如此也可,伯原就替汝翁翁受这一礼吧!”

这叔侄两人执意如此,施平见无法推辞,只好无奈地端坐在位子上受了张子思一礼。礼毕,张知白笑呵呵的招呼施平入座。待坐下,施平这才注意到张子思规规矩矩的侍立在张知白的右手边,张知白一脸的惊愕。又闻到那股淡淡的幽香,施平这才反应过来。张府今天算是正式的会客,按照宋代的规矩,刚才他在长辈面前马上就坐下,显得非常失礼。

此时的施平如坐针毡,赶紧又站了起来。他红着脸叉手抱拳,赶紧补救,掩饰道:“刚才学生见到张相病情好转,一时兴奋而忘形,失礼了!相公在此,哪有晚辈的座位。”

听到这个合理的解释,张知白这才释然,微笑着伸手虚扶,说道:“哈哈,无妨!汝既然跟退之是师兄弟,今后汝也莫要一口一口张相张相了,便也叫老夫叔父吧!”

“是,叔父!”施平恭声应道。

说实话,施平很烦这些个繁文缛节。也因为过于繁琐,因此后来的中国人渐渐地简化了这些礼仪。日本人从宋朝学到了这套礼仪,一直保存到现代。以前在仙云山庄,施平地位最高,爱咋样就咋样,没有人会认为他肆无忌惮,没有教养。可现在这是在张知白家,他就不能不守规矩。

要知道,张知白是位标准的士大夫,礼义廉耻,士大夫首先讲的就是礼义,体现良好的修养。没办法,有句谚语说得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宋代就要守宋代的规矩。礼仪,连皇帝都要遵守,否则你绝对生存不下去。笔者奉劝那些准备穿越的穿越者,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穿越者就很牛逼,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肆意妄为与时代格格不入。嘿嘿,不管你有多么大的本事,绝对混不过三集,一定死得快!

开个玩笑,言归正传。按照这个时代的礼仪,施平和张知白反复客套了几次。一套礼仪下来,在张知白的一再坚持下,施平这才勉强落座。记住,这个时候“勉强”两个字很重要,动作上一定要表现出来。

施平的屁股必须搁在凳子一角,身体微微向右侧倾,一定注意是虚坐着,千万莫要坐实了,当然也不能放屁。否则非常失礼!施平咬着牙坐着,看着站着的张子思羡慕的不行。他欲哭无泪暗自吐槽:特么的,我这样比站着还累!

张知白动作优雅,一举手一投足,在施平面前充分演示了宋朝士大夫的礼仪。两个人寒暄了一会儿,基本上是张知白和蔼的问,施平恭谨的答,总算是没有露怯。张知白又随意考较了一下施平的经史子集,整个谈话的过程,张知白始终彬彬有礼,让人如沐春风。见张知白有些疲倦了,施平趁机提议帮他检查身体,继续今天针灸治疗。张知白答应了,施平松了口气:俺滴个娘耶!可算是结束了。宋朝,不好混啊!

——————

花开两朵,各表一只。

这日,太阳初升,由暗而明,河南县郊外某个洛河码头上出现两个身影。那个男人约有三十来岁的年纪,身高七尺开外,两腮边的虬髯修剪整齐,短短的显得很是精神,他头戴一条青色皂条软巾,后垂双带,身穿玄青色盘领襕衫,腰间细布束带。显然是位读书人。

在他身后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个子不算太高,却长得墩墩实实,非常的健硕。他身穿粗布短衣,头上的发髻梳得干干净净,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看模样是这书生的书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