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平与自己的庄户们见过面后,便将后续安置工作交给简三郎和憨牛他们,自己陪着妻子和张茂实等人先回了广州城外的新庄子,那里也是四海商行的所在地。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宋军兵临城下,南汉后主刘鋹纵火焚烧宫殿府库,“是日天地黯惨,兵火四焚”。此后数十年,失去都城地位的广州,城垣逐渐塌毁。北宋初年,广州城还是版筑的土城。从宋真宗后期到赵祯的天圣六年,广州城虽已经逐渐恢复滨海都会的气象。那么这时的广州城墙是什么样子的呢?
八年前,也就是赵祯登基前两年,有一名叫侍其旭的广州官员曾向朝廷上报:“广州多蕃汉大商,无城池郛郭”。去年,即天圣五年,时任的广州知州潘元周又再次上奏朝廷,报告说这座远近闻名的繁荣城市,已经“城壁摧塌”。富庶却防卫衰弱的城市,让不少广南地区的游民和沿海贫穷的疍民都馋出了口水,他们出海为盗,最多时有三百余人。
一座城市遍地财富却没有城防,这就像是家有千金却从不锁门一样。珠江口一时成为海盗的天堂,而蕃汉百姓如同露天筵席上的丰富菜肴,任由盗贼宰割。这也是施平来之前,广州市舶司的盈利一直没有起色的原因。说起来也巧,这位广州知州潘元周跟施平还是亲戚的关系。
怎么这么说呢?原来啊潘元周也出生将门,他的祖父就是北宋开国名将潘美,父亲潘惟正,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乃潘美的第三子。潘惟正咸平初年为閤门副使,后擢西京作坊使,育有五个儿子:贞周、明周、能周、元周、尊周。潘元周就是潘惟正的第四子,几个姊妹中大姐嫁给了宋真宗刘恒,最小的妹妹被封冯翊郡夫人,也就是曹玮的正妻。
曹玮的妻子潘氏便是施平嫡亲的舅母,而潘元周是施平舅母的嫡亲哥哥,两个人妥妥就是如假包换的亲戚啊!施平的到来,让这位潘知州那是打心眼里高兴,妹夫曹玮早在施平出发前,就写了信让他关照自己的外甥。别以为将门衰落了,就是一盘散沙,其实这帮人私底下还是很抱团的。这也正是刘娥只敢把施平流放岭南,投鼠忌器的原因之一。
施平有的是钱,缺乏的是劳动力。而潘知州手下最不缺的是人,由于现在的岭南还是藩汉混居的状况,这里的知州可不是纯粹的文官,一般都是将门子弟担任。整个广南东路的厢军以及部分禁军如今都归潘行周统领。有了潘知州的照拂,加上施平大把的银子花下去,很快就在广州站住了脚,他不仅在广州这边修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庄园,还在庄园里盖起了大量的工厂和住房,同时还把广州最大的一家造船坊也买了下来。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四海商行就在迎薰门外。山海楼附近有一块占地八千亩的土地,早在去年就被四海商行买下,然后建起了庄子。这座庄子就是施平用来安置仙云山庄庄户的地方,为了赶工,施平花了大价钱,甚至通过潘行周动用了驻扎广州的更戍厢军建起了无数的住宅和厂房,现在就等着这些人和设备入住了。
山庄的人马在广州团聚,新庄子里自然是大摆宴席,大肆庆贺。众人推杯换盏,***聚。施平和寇珠儿久别胜新婚,春宵一刻值千金。其中闺房之乐的绮丽场景,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一夜无话。张茂实作为传旨的官员和朝廷的使节,来到广州城传达完旨后,肯定是要拜访本地知州潘行周的,这是应有之义。第二天辰时,施平陪同他来到广州府衙时,潘行周已经在廊下迎候。
这位潘知州大约四十五六岁,个子不高,身材健硕,粗手粗脚像个农夫,长得孔武有力。一身绯红的官服穿在身上绷得紧紧的,不伦不类的像个乡野村夫,眼光却深邃有力。张茂实和施平不敢怠慢,赶紧上前见礼。三人在廊下叙完礼,便一同进了府衙的客堂。有仆役奉上香茗,潘行周邀请两人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