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对于宋朝人来说,铜元券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宋朝的金融制度层出不穷。早在建国之初,赵匡胤曾规定,凡是商人帮助朝廷运送粮草到边关后便可以获得一种物资券,用以换取朝廷垄断的商品,比如犀牛角、象牙、茶叶、香药等。但商人向边关运送物资,存在以次充好的倾向,极端时仅运送一束草,就可以获得较为珍贵的政府垄断商品的兑换券;同时,随着商人获得的政府垄断销售的商品逐渐增多,都放到市场上销售,供应增加,价格下降,使得朝廷自身的销售收入减少,财政收入降低。
宋真宗当太子时,出身市井的刘娥深愔商贾之道,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弊端。在刘娥的指点下,刘恒上书建议宋太宗把原先的制度改成盐钞制度,即商人帮政府将钱币运送到边境,边境直接用钱购买粮草,同时将盐钞交付商人,商人拿到盐钞后去产盐地换取食盐,在市场上销售。
这样一来,朝廷支付的总成本比让商人直接运送粮草低。原因在于直接运送的粮草是政府统购统销,价格高质量低。由于盐在宋代依然是种非常抢手的商品,商人拿到盐钞后即使不去换取食盐,也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将盐钞转让掉。后来甚至发展到直接用盐钞来充当交易的媒介,产生了货币的功能。
刚刚成为太子的刘恒,因此在朝堂上出了一个彩,坐稳了太子的位置。盐钞发展到现在,朝廷在钱币之外,相当于又多发行了盐钞这种货币。只不过跟四海商行现在发行的铜元券相比,盐钞流通的范围还是比较狭窄,无法完全普及开来。
听到赵祯的话,吕夷简起身先是稽首一礼,然后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折子双手捧给赵祯,这才说道:“官家,自打铜元券出现后,老臣也是彻夜难眠,心中忐忑啊!起初,铜元券的发行是因为市面上缺乏铜钱流通,引起了市场萧条,商业萎缩。铜元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至于对朝廷的财政影响是好是坏,这份折子很说明问题。折子里详细的记录了铜元券发行后,三司对开封、苏州、江宁、扬州、杭州、大名府以及洛阳这些流通铜元券地区的商税统计汇总。从数据上来看,仅仅是开封府收取的过税、住税、抽税就比去年同期高出了六倍,其他的几个城市也增加了三到四倍,仅仅是商税这一项,就为朝廷创收一千七百万贯。可以说是成绩喜人。由此可见,铜元券的发行对促进货殖是有利的,增加了货物的流通。但是,如此重要的铜元券,掌握在民间钱柜的手里,朝廷缺乏必要的监管,老臣这些日子也是忧心忡忡啊!不过,施伯原的这种法子也提醒了老臣,四海钱庄是以四海商行独有的商品做保证金发行的铜元券,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朝廷的实力更加雄厚,应该能够做得更好。老臣有个建议,不如将四海钱庄收归朝廷管理,以常平仓的粮食和盐铁作为准备金,由朝廷对外发行铜元券。”
吕夷简这话,就是赤裸裸的明抢,把四海钱庄收归到朝廷的名下。如果四海钱庄是普通商人办的,在座的大臣们都会觉得理所当然,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只不过这个四海钱庄背后的施平身份实在有些特殊,这样赤裸裸的明抢,大家还有些不自在。只好装傻。
“吕相言之有理!呢……”赵祯也有些心虚,他吧唧了一下嘴唇,扫了一眼众人,见无人吭声。便硬着头皮说道,“把四海钱庄和铜元券收归朝廷管理,也是太后的意思。事关朝廷财政的安全,据朕所知施伯原是个知进退懂大义的人,想必能够理解朕和太后的苦心。不过,朝廷还是要做些补偿。吕相,如何补偿四海商行,你们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嗯,还需派个干练的大臣去广州跟伯原好好谈谈,尽量把事情办得妥帖。”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张知白突然起身说道:“官家,老臣不赞成将四海钱庄收回朝廷。”
赵祯神情一滞,不悦的问道:“不知张相公有何高见?”
“请恕老臣无礼!”张知白恭身一揖说道,”不知诸位同僚有没有注意到,铜元券绑定的是四海商行所有的商品。尤其是以棉布和白纱糖,除了这两样,那些新式的农具、以及各种日用品也非常受欢迎。这些东西都是仙云山庄独有的商品,朝廷提供不了。微臣不得不说,即使现在把四海钱庄和铜元券强行收归朝廷。一则,朝中并没有经济之才,恐怕无人能够打理好钱庄。其次,一旦四海钱庄成了朝廷的产业,与四海商行的各种商品脱离了干系。商贾和百姓能不能认可朝廷发的铜元券,让铜元券继续流通下去。微臣以为都是个问题!除非……”
“除非什么?”吕夷简皱着眉头问道。
张知白犹豫了一下,还是一咬牙说道:“除非朝廷下令,把四海商行名下所有的产业也收归国有!”
“什么?”这话宛如石破天惊,把赵祯惊得站了起来,他还没有这么大的胃口。
“此事万万不可!”任中正和张士逊几乎同时站了出来。
赵祯示意张士逊先说。只听张士逊说道:“老臣这些年一直在外游宦,先后担任过江宁知州,许州知州,对江南和豫南的情况了若指掌。棉花在江南和豫北这两个地方已经大面积的推广和种植,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四海商行在洛阳、南洋、江宁、扬州、杭州等地与当地士绅合股开办纺织工坊和成衣坊,光是这些工坊就养活了织女不下五六万人。更不用说那些种植棉花的农户。据老臣估计,这两个地方恐怕不下三十万人口靠着纺织棉布生存。朝廷也因此获得了大笔的税收。收回朝廷,一旦经营不善。老臣不敢想象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请官家三思啊!”
任中正也上前施礼道:“官家,实不相瞒,张相所说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如果现在将四海商行收归朝廷,涉及的不止是二三十万人生计问题。据三司统计,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四海商行名下有三十九家大型工坊,涉及的人口不下百万,甚至最远的都到了秦凤路。光是秦岭中种植杜仲树采胶的山民就不下五千,多少人靠着四海商行养家糊口啊!这还是其次,官家有所不知,四海商行还是朝廷的纳税大户,这两年朝廷财政之所以会好转,跟四海商行崛起也脱不了干系。不说远了,光是今年的上半年,四海商行向朝廷缴纳的税收就高达三百七十万贯,三司估计,四海商行的纳税预计今年会突破八百万贯,仅仅是这一项,就相当于去年朝廷财政的一成五,更不用说这些商品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税收。官家,微臣不敢想象,朝廷一旦收了四海商行,三司的商税会下降到什么样的程度?”
吕夷简问道:“八百万贯!难道四海商行以铜元券缴税?”
“不,四海商行缴税都是用的这种新铜钱,比朝廷发行的铜钱更加精致。”任中正从怀里掏出一把铜钱,捧给赵祯和吕夷简等人看,一边介绍道,“官家,吕相,就是四海商行的新铜钱。据说商贾把铜钱存入四海钱庄后,四海钱庄会把各种旧铜钱重新回炉熔炼,不知道四海钱庄是用什么方法把铜钱生产的这么精致,每一个的分量完全相同。因此越来越多的商贾,甚至是一些贵人都愿意把钱存入钱庄吃利息,因为他们到时候兑换出来的新铜钱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今年上半年四海商行缴的税,全部都是这种铜钱,一共三百七十万贯,下官觉得这种新铜钱与朝廷的铜钱相比,更有升值的空间,所以下官一直存着,没有当做俸禄发放下去。”
赵祯接过铜钱一看,眼前这枚金灿灿的新铜钱漂亮极了。他顿时倒吸一口凉气,翻来覆去的查看,愈发爱不释手。
四海商行生产的钱币与朝廷制作的铜、铅、锡合金的铜钱不同,四海商行没有添加铅和锡,而是铜中添加了锌的黄铜,比现的铜钱更加的漂亮。现在还没有黄铜一说,黄铜一词专指铜锌合金,在原时空是始于明代才有的专用名词。其记载见于《明会典》:“嘉靖中则例,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火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
后世通过对明代铜钱成分的分析,发现《明会典》中所说的铸钱种真正意义上的黄铜的出现较其它几种铜合金晚很多,这是因为黄铜中金属锌的获得比较困难。
氧化锌必须在950℃-1000℃的高温下才能较快地被还原成金属锌,而液态锌在906℃时已经沸腾,所以还原得到的金属锌以蒸气状存在。在冷却时反应逆转,蒸气锌为炉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锌,等于是白忙活了。因此要得到金属锌必须有特殊的冷凝装置隔绝空气,还可以获得金属锌。这是金属锌的使用比铜、铅、锡、铁的使用晚得多的原因,也是黄铜铸币出现较晚的原因之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