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恐怖灵异>重生之出魔入佛2> 第 4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1 章(3 / 4)

比起面前这两位和尚来,他们的修行到底还是太过狭窄了。

归真和尚等了等,等到净涪重新整理了心绪,才继续往下说道,“我佛门修的是心,若心有不愿,便再如何强令他修行,也是难有寸进,半点勉强不得。故而魔门可以使用手段收拢弟子,我佛门却是不行。”

“我佛门传法,从来都是循序渐进。”他顿了顿,问净涪,“你可曾仔细研究过我佛门广传法统的历史?”

“是有一点研究。”

在得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后,为了禅宗法脉故,净涪确实有仔细研究过天静寺的历史。他本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但这会儿面对归真和尚,他就觉得天静寺或许还够不上常规。

他简单地将天静寺立寺经过与座间这三位和尚说道了一遍。

余近和尚和可和尚是一脸复杂,但归真和尚却不觉得如何。

“从上而下传扬佛法,这是取巧之道。且以力相诱......”他微微摇头,“偏了。”

此时月光多少明亮了几分,余近和尚借着这片月光,看清了归真和尚此刻格外平静的脸色。

他想了想,也插话道,“我们易空界这边,也是走的从上而下的方式,与净涪和尚那边没甚么不同。不过却不是显化力量,而是演化长生。”

人族寿短,哪怕人族高层养尊处优,寿命相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会更长久一点,但也很有限。而这世道就是,拥有得越多的人越怕失去,身处高位的人族就是比处于低位的百姓更怕死。

余近和尚说完之后,便轮到了可和尚。

“我们这边倒不是,我们这边是从中层百姓开始传扬佛法的,以增长智慧为名,大体来说,其实也差不多。”

净涪听完,默默地总结道,“世人逐利而走,若要让法统传扬开去,就要让他们看见利益。”

他自己不也是这样的吗?当年若不是他知晓佛门不在那天魔童子的掌控范围内,若不是他知晓佛门克制那天魔童子,他也不会选择拜入佛门,成为一个佛弟子。

归真和尚点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云,‘若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何况书写、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又云‘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他顿了顿,又道,“便连《地藏王菩萨本愿功德经》也有利益众生部分。”

五色幼鹿在旁边听闻,一时被弄糊涂了。

那不是因为利益众生,所以地藏王菩萨才得了大功德的吗?不是因为地藏王菩萨身具大功德,才有世尊释迦牟尼佛不住称扬赞叹,然后才有《地藏王菩萨本愿功德经》的吗?怎么听着,不像是它以为的那样?

但它糊涂归糊涂,却老老实实地趴在净涪脚边,没敢随意插话。

然而归真和尚瞥了它一眼,竟然解释道,“确实是因地藏王菩萨大愿利益众生,故而才有大功德临身,也确实是因为地藏王菩萨的慈悲,才有世尊释迦牟尼称扬赞叹,也才有《地藏王菩萨本愿功德经》这部佛典,但......”

“倘若不是因为他们知晓了地狱的可怖,知晓了罪孽的可怕,他们如何会信奉地藏尊者?如何会礼赞地藏尊者?”

“此间因果,”净涪沉默了半响,接话道,“不过就是人心。”

一时说着说着的,便扯得远了。而且也深了......

他们一开始不过时想要说传法而已。

“咳,修行在个人,不论是为的什么发心修行,也是走上了修行之道。待他在修行道上渐渐走得远了,自然就增长智慧,放下虚妄,寻求真正的解脱了。”

归真和尚很自然地将话头转了回来,“我等佛弟子,虽然佛经多是从灵山胜境中流出,讲解佛理的多是世尊释迦牟尼佛。但在传法的时候,却多是以世尊阿弥陀为始。”

净涪、余近、可和尚齐齐点头。

何也?君不见大多和尚与人见礼时候,唱的惯常都是“南无阿弥陀佛”,亦即礼赞世尊阿弥陀佛。就算是简短一点的,也会道一声“阿弥陀佛”。

就像道门中人互相见礼的时候,也都会说一声“无上天尊”。

“原因为何,诸位同参也是知晓,不必我来多费口舌。”

是的,原因大家都知道。

因为世尊阿弥陀大愿接引普渡众生,因为世尊阿弥陀是净土法脉的源头,因为世尊阿弥陀又号接引,这是一位真正大悲大愿大德大圣的尊者!

他在佛门中的地位等同于道门的无上天尊。

净涪几人只是一个晃神,就又收敛了心神,安静听着归真和尚说话。

“见面即礼赞世尊阿弥陀,一则是祝愿双方能得世尊阿弥陀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二则自然是宣扬世尊阿弥陀功德,希冀能让听闻佛号的那人就此生心,生信,然后由信至诚......”

归真和尚解说的这些,都是佛弟子共知的公案,但净涪、余近和可三位和尚却都没有分神,仍然很认真地听着。

大概是他们这三人一鹿一虎听得太过入神,竟全然没注意到这归真和尚的脑后不知什么时候显化出一圈淡淡的光轮。

光轮隐入那越渐明亮的月光中,全然不露痕迹。只有那光轮微凉的光洒在这一株老树周围,悄然无声地涤荡他们的心神。

净涪听着这位归真和尚解说,渐渐入神,竟飘飘然间入了某一处人间所在,跟随在一位披着简单僧袍、只携了一个缺角瓷钵的和尚身后,穿家过户,踏遍山水,行过每一处有着人烟的角落。

这和尚每见一人,必行一礼,口中称颂阿弥陀。若有人发心信奉,必停下脚步,与人详说《佛说阿弥陀经》,指引他供奉世尊。倘若有人肆意辱骂,泼水驱赶,和尚也只是低唱一声佛号,便自转身离开。

他行遍了千山万水,见识过每一处人间烟火,释心指引每一位善信,他尽心尽力。直到最后他离开那个,真正跟随在他身后修行的弟子也不过寥寥。

净涪站在破屋中,看着躺在破褥里的人与时间挣扎,看着那个人仍然清澈的眼睛,心中很是震撼。

不论前世今生,他最脆弱的时候都只在幼儿时期。随着他不断成长、不断修行,时间仿佛只成了他生命中的一个个点缀,从来没有真正的折磨过他。

诚然,他也看过凡人生老病死,但这种痛苦,却从来没在他的考虑中。

他知道生老病死很折磨人,但他从来未曾有过实感,或者说,在他的人生中,最开始那段短暂的脆弱时光,已经被更久远的时光遮掩去,已经被更漫长的前路抛在身后。

他传法、悟道,不过是为了更精彩的人生,更光辉的未来。或许他的作为福荫了很多人,但他为的只是他自己。就像天上下雨,仅仅只是因为天时,因为法则,并不是为了这天地间的芸芸众生。

净涪晃了一下神。

识海之中,那归属于佛身的一半界域陡然生出一片厚重通透的佛光。这佛光在那一片界域中绵延得半个时辰,越发璀璨明华之后,竟有越过净涪本尊画下的界限,涌向另一半界域的意思。

净涪识海归属于魔身的那一半界域悄然一动,又很快平静了下来。因为,此刻根本不需要他出手。

不论是净涪佛身,还是净涪本尊,都没有更易自己道基的打算。

从来没有!

故而就在那佛光动荡的那一刹那,已经潜隐识海的净涪本尊心念一动,陡然出现在识海中间边线上。随着他的出现,一片淡紫色的灵光显然而出,凭空化作界线,拦下了所有的汹涌。

这是净涪本尊的本性灵光。

也是净涪本尊出手的那一刻,另一侧的佛光也像是得到了命令一样,刹那翻涌着倒卷而回。佛光与佛光碰撞间,有细碎的金色光屑洒落,如同飘散而下的星尘,美丽得目眩神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