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问道无常> 第九十三章 行证如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三章 行证如斯(1 / 1)

邱处机看着杜大成此时仍然是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不由皱眉道:“你怎么却还是这么不明白呢!重阳会本来是传道之所,它能够发展起来,却是在于万千民众人心的皈依!是在于一天天对于人心的教化与引导,所凭借的却并非是横蛮的武力,更不是与当今朝廷的直面抗衡!”邱处机此时慢慢地说道,这原是他一路苦思的结果,“朝廷本是民之天,我们却并不能有所特例!”

“这么说来,师叔的意思是,如果官府前来遣返,我们就只有遵命而行么?”这时,吕道安问道,“可是,可是真要那样的话,这重阳会恐怕真的会很难支撑下去的!难道就让它这样真的毁于一旦吗?”此时,吕道安也是十分不解,十分不满地睁大了眼睛。

“天生天杀,本来是自然之理。”邱处机沉默良久,才缓缓地说道,“师兄若在此处,定然也是如此处置。”

“啊,这样处置……”听到邱处机这么一说,杜大成不由身子沉沉地坠向身后的椅子,“师叔,这样的处置您却怎么会甘心?”

“甘心,死心,灰心,我又何曾没有都体会过?正所谓是‘寂无所寂’之处……”此时邱处机兀自仰头看向窗外,目光极其深远,吕道安和杜大成却都苦闷地在原地低头不语,杜大成到底是少年心性,低头良久之后,觉得师叔的沉默实在是透着无边的神奇,于是又悄悄抬起头来,顺着师叔的目光向远处看去。

他极目远望了许久,可是除了亮白亮白的月光和灰暗的天空之外,什么都没有看到。虽然对师叔的决定十分不解,不过他知道师叔一旦下定了决心,自己却是再也无法更改的,所以沉默了片刻之后,他心里突然发狠般地想道:“哼,让我走我便走!大不了我在半路上找个地方住下来,不管怎样也绝不能让官府的人得逞!”这样一想,当下也就不再和邱处机争辩,又坐了片刻之后就回自己住的庵堂去了。

吕道安刚开始是非常支持杜大成的做法的,有这样一支军队在此驻扎,他们却又怕什么官府的人来?可是及至听邱处机一点点将形势分析开来,他却觉得师叔的做法也尤见高明,“师叔的见解到底是更高一筹!”吕道安想道,“‘天生天杀’这话我们却是讲过多次,原本却是最为顺乎自然的做法,只是事一关己,我倒是先乱了分寸!重阳会之存在,原本就是为了弘扬道法,若是凭借武力得以生存下去的话,倒是无形之中削减了永久传扬的根基!”想通了这些之后,吕道安不由在心中暗自赞叹道:“师叔什么时候就已经悟到了这一层?当真是以行证道,倒是更合于‘道’的做法!”这样一想,杜大成离开这座庵堂时他却没有随着离开,而是顺着邱处机的目光向远处望去,慢慢地、深长地望去。

一时目光所及之处,净明浩宇,朗朗长空,心思不由随之澄明,再无过多疑虑与慌惧。

吕道安只觉得心头轻轻地一震,倒好像是什么关窍突然之间洞开了一样。

第二天早上,杜大成索性连师叔的面都没有再见一次,带着自己的军队就准备离开。

“怎么,你这就要走啊?”宜迟看到杜大成在院子里整顿人马准备出发的时候,不由奇怪地问道:“你原来不是说要在重阳会住上一阵子,保护重阳会安全的吗?怎么这么快就变卦了?”

“哼!”杜大成远远地看了邱处机住的庵堂一眼,哼了一声,又拉长了声音说道:“师叔他老人家神通广大,又哪里需要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在这里保护?我呀,还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吧!”

宜迟看杜大成的神情不悦,自己虽然大惑不解,不过却仍然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说道:“大成,你看咱这重阳会都是手无寸铁的道士,人再多了吧也就是老百姓了。真要是像你所说的那样官府来人搜查,你若不在,我们却只能像以前那样好言好语地应对,人家说怎样就怎样了!你在这儿嘛,师兄我这心里还真是更踏实一些。你就再多留些日子却又如何?”

这时吕道安走过来了,他看杜大成已经装束整齐,兵士们也都是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不由轻轻把宜迟一拉,说道:“这原是师叔的安排,我们不宜再多说!”

“师叔却怎么打算的?”宜迟一愣,问道。他这几天和杜大成手底下的士兵们混得熟悉了,觉得这些年轻兵士多数通情达理,对自己也都礼敬有加,倒实在是改观了之前自己听人所说的军士印象,所以一时听说他们要走,却有些舍不得,看着几个混熟的军士纷纷到自己跟前来拱手告别,他不由喃喃说道:“这就要走了吗?再见,再见!记得有空再来啊!”

吕道安看宜迟此时的样子,不由笑道:“宜迟你这也不大像出家的样子啊!”

“出家不出家却又怎的,我平时本来就是烟火之中修行,从来都不是独修苦炼!怎么,有这样的人情味师兄也容不得吗?”宜迟看杜大成带兵离去,一时另有一份伤感,所以平时从来都不顶撞师兄的他不由半真半假地反驳了几句。

吕道安听宜迟这样说,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之处,经过昨天听了师叔的一席话之后,再随师叔伫立远望,那一刹那之后,他的内心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仿佛内心深处更为宽广,无事不容,无理不通,一时竟好似通畅了许多一样。此时,他听宜迟这样说,不仅没有生气,反倒微微一笑,说道:“烟火之中修行?实在是不错!”

这时,杜大成站在不远处对吕道安和宜迟抱拳拱手:“二位师兄,我走了!”说完翻身上马,连头都没有回,兀自骑着马跑远了。

“这小子,怎么突然这么绝情!”宜迟看杜大成连头都不回的样子,不由稍稍一怔:“咦,现在这真的是翅膀硬了吗?我这还有很多话要嘱咐他呢,他怎么却连这点儿时间都不留给我?”

吕道安看宜迟仍然自己一个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已,不由轻轻摇了摇头,看看重阳会中此时归来的弟子不到十人,杜大成带上兵马一走,整个院子立时显得冷清了不少。看着被战马践踏得十分凌乱的院子,他却无人可派,只得拿起一把扫帚,兀自扫了起来。

杜大成骑马一路急奔出两三里地来才缓缓勒住了缰绳,他回头看看,见已经看不到重阳会的影子,于是翻身下马,命令军士寻找地方准备露营扎寨。

“杜大人,我们不是回驻地吗?”这时,杜大成手下一个军士问道,他记得清清楚楚杜大成当时在重阳会院子里说要回凤翔府的。

“先不回。”杜大成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地说道,“先在此驻扎些日子。”刚刚在重阳会时,他临走之时一眼都不看吕道安和宜迟两位师兄,可是此时隔得远了,他两眼凝望向重阳会的方向,满心惦念的却都是重阳会和众位师兄的安危,所以和军士说话之时就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那军士环顾四周,见这个地方虽然处于山坳之处,山风吹不过来,露营不必受风吹之苦;不过山中积雪尚未融化,在此处结营扎寨士兵们总免不了要忍受天寒地冻之苦,不由就略有些犹豫。他平时却是和杜大成比较亲近的,年龄比杜大成大一些,一向虑事周到,深得杜大成的信任,所以此时他不由大着胆子靠近了杜大成说道:“杜大人,这冰天雪地的,又不是军情紧急,平白地让这些兄弟们在这里餐风饮雪……”说到这儿,他却停住不说了,只是端详着杜大成阴晴不定的脸色,拿不定主意后面的话说还是不说。这个小杜大人虽然平时为人谦和,不过想起他当时在比武场上的威武呼喝来,那确是到现在都令很多军士胆寒的。

听那军士一提醒,杜大成不由回过神来,回过身来环视四周,见此地虽然处于避风之处,地面也颇为平整,如果不是在这寒冬时节扎营倒还可以承受,现在却显然不是扎营的好时候。再看一眼身后的六十余名士兵,此时个个都睁大了眼睛一脸热切、又颇为信任地看着自己。

杜大成年龄不大,当然还做不到所谓的爱兵如子,不过他平时却是听多了这样的故事,对自己这些兵士也都有如兄弟一般,所以不由心中不忍,犹豫了一下,又对那军士说道:“那就再往前走走吧。”一面自己就牵了马向前走去,一边走一边想着怎样找个合适的地方让士兵们先躲藏起来。

杜大成一向体恤手下军士,此时既想要不被师叔发现自己仍在附近,又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保护重阳会,还不能让自己的军士受苦,这对他来说却未免就难了一些。更何况刚才那些士兵看着他的目光,那是无比的信任与依赖,让他实在不忍心下令让他们就在此受苦。

杜大成一路走一路想,眉头皱得紧紧地始终也想不出个主意来。那个军士此时走在杜大成身边,看杜大成只是皱眉苦思,自己也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心中想道:“不知道这个娃娃大人到底有什么心思,倒把自己愁成了这个样子!”走的时间久了,太阳已经升得老高,看看将近午时,杜大成却仍然没想出个主意来,倒是走了一身的汗。

这时候,队伍之中突然发出一声轻呼,原来是有一群野山羊不知道被什么惊动了,突然从路旁的灌木丛中跑过。这几天这些士兵们在重阳会吃素吃得说话都直冒青菜叶子味儿,凭空都会幻想出鸡鸭鱼肉的味道来,更何况此时见了这群活蹦乱跳的山羊?一时脑子里早想象出了红烧、清炖不知道多少种羊肉的做法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