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华人,其实心里更倾向于荷兰人的统治。
并不是说他们就崇洋媚外,而是强大的荷兰人能给他们带来他们最想要的稳定,大部分工商业从业者,能交得起人头税的、有正规居留证的,他们心里对占据了城市的这群“贼”,还是很提防的。
至于更富庶一些的人,他们其实在考虑作乱。
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华人的身份,将来荷兰人打回来后,自己要受到牵连。若是能在荷兰人进攻的时候,纳个投名状,说不得就能避免因为血统身份而被清算。
他们并不知道大顺的主力舰队已经从广州起航,如果知道的话,他们一定全力拥戴这些义军,洗脱自己与荷兰人合作的身份。
这种民心向背之下,对守城一方是个很大的考验。
好在荷兰人在这里修筑了尚可的堡垒,城和堡分离的做法,也使得守城的难度降低了一些。
已经在万隆地区活跃了数年的牛二,凭着几次对荷兰人的胜利,已然完全收拢了义军的军心,威望一时无两。原本义军中的一些头领,或是被排挤、或是被夺了权,还有一些则是生病去世了。
大量据说是从广州、福建等地来的“好汉”不断进入到队伍当中,使得义军中原本的平衡已经被打破。有体系的组织,军事上的胜利,很容易地就夺取了义军的领导权,并且将非朝廷体系内的人基本挤出了决策圈。
义军内部也闹过一次分裂,有一部分人仍旧希望从海盗那里租用一些船,去荷兰人势力相对更弱一些的婆罗洲,成就一番大事。他们觉得在万隆地区没有发展,荷兰人的势力太强,当初说好了站稳脚跟之后,若是不愿意一起干,就各自分道扬镳。
比如在队伍里相当有威望的黄班,他就想着找海盗租船去婆罗洲,带着自己的心腹兄弟。一来是对前途的构想不同,二来是他觉得牛二兄弟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这些人的地位很尴尬:打仗确实不如他们,论关系人脉人家能弄到枪炮,一些机密事也并不和他商量。
于是,在他提出想要带着弟兄们去婆罗洲成就一番大事的时候,他死了。
故事很简单,如同大顺开过故事里,太祖皇帝袭杀曹操和革里眼的故事无二。
一场针对那些想要去往婆罗洲的人的大清洗之后,义军的战斗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完成了制度化建设,按照威海小站练兵的操典训练出了一支可以与荷兰人野战对射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