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有了设计初稿,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仍然让各个研究所头疼不已。
如果无法提升人类基因本身的抗性,一味地削弱荧惑真菌的感染性和变异速度,可能会得不偿失。
毕竟过渡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频繁出现的外星微生物。
对于外星微生物的危险评估,联邦从来没有小看过,而是尽可能往高评估,以高危险性来制定各种应对方案。
宁可用牛刀杀鸡,也不能用匕首捅大象。
毕竟高标准下,制定的应对方案,有很大的缓冲余地,如果以蓝星生态圈作为参照物,来制定应对方案。
到时候万一出现超规格的生物,可能会瞬间击穿联邦的防御体系,出现这种情况,那损失绝对是难以想象的,甚至人类可能直接灭亡。
因此现在研发过渡体的各个研究所,一边在思考当前技术可以实现的部分,一边向更高要求的方向挺进。
在削弱荧惑真菌,将其压制到和过渡体平衡;或者提升过渡体的基因抗性。
这两个选择上,李明宇是倾向于后者的,他希望人类的基因,可以发展到硬抗外星微生物的程度,而不是靠外力削弱外星微生物,实现半桶水的对抗。
开了内部会议后,李明宇又迅速安排下一个实验,这一次的实验目的,是寻找高效激活起源基因的方案。
最好是可以实现隐性基因的开启和关闭,不过他知道这样的要求,短时间内是无法达到的。
毕竟激活隐性基因,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就别提精确可控的开启关闭隐性基因了。
对于这个实验,李明宇并没有闭门造车,他充分发挥联邦人多势众的优势,一边自己做实验,一边和其他研究所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