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那应当派谁去?”
李治来回踱步,思来想去想到一个人:“太常寺卿,由他去吧。”
太常寺卿蔡承南,是褚遂良的得意门生,秉性刚直,和御史台的人关系很不错。
派他去,是堵褚遂良那些人的嘴。
再者,他的官位并不算太高,杨晨自然能压得住他,而以他的性格,刚正不阿,他说什么,其他人也只有相信的份。
李治觉得这人不错,当下便下了旨意。
但是杨晨一行人已经出发,蔡承南接到旨意的时候脸色都是青白的。
“老爷,陛下为何这个时候让您去啊?”蔡家的管家一头雾水,看着老爷手里的圣旨总觉得这事不太对劲。
哪里有监军是这个时候去的?而且岭南是大火,不是打仗啊,怎么就有监军了。
这事从头到尾都透着古怪。
蔡承南哼了一声:“陛下不过是想堵住朝臣们的嘴罢了,那杨公爷是什么人,跟陛下关系匪浅,再者他于大唐有丰功伟业,太上皇想召他回乾州道,陛下都能替他回绝,可见在陛下心目中,这位师父的地位有多高,但那又如何,谁也不是从头到清白的人,一朝英明毁于一旦的人还少吗?英雄也不是不会做糊涂事的!”
蔡承南一直觉得御史台的御史们是朝中中流砥柱,如果不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鞭策,大唐朝廷又怎么能长年清明,百姓又如何真正的安居乐业?
所以就算是杨晨,也不能保证他不会做出什么糊涂事情来。
“那老爷,什么时候起身?”
“今日便起身,你着人去收拾一番行李,我去告知夫人,越快越好!”
管家连忙应下去忙活。
一个时辰之后,蔡承南的马车从长安出发了。
太常寺卿蔡承南作为监军去岭南,消息很快在长安勋贵官员之间传开,并且很快议论起来,十分热闹。
太常寺卿做监军,去岭南,对象是唐国公杨晨,这怎么看都透着不同寻常的意味。
褚遂良坐在家中,便觉得苦恼。
“褚大人,蔡大人是不是跟陛下……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关系啊?要不然陛下怎么会派他去?”
发表这番言论的官员被褚遂良送了一个大白眼。
“陛下这是选了个稍微干净的人,叫我们睁开眼睛看看,知道什么人可以弹劾,什么人可以议论,又什么人是不能攀咬的。”
话音落下,书房里沉默了片刻。
褚遂良叹了一口气:“和蔡大人保持联系,有什么消息赶紧送回来,岭南的大火关系岭南百姓安危,再者水域虽已被我大唐水师掌控在手中多年,但难保有人趁着这个时候做些小动作。”
很多年前岭南水师惨白,大食人大举进攻,后来经过一系列手段才算平稳下来,但是偏偏是这样的地方更不能掉以轻心。
褚遂良挥退众人后,一个信使被下人带了上来。
“长孙大人在黔州可还好?”
“长孙大人一切都好,这是长孙大人送来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