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向来对吴争有偏见的钱肃乐,也不得不为自己对吴争的忌惮、压制而感到歉然。
钱肃乐对吴争的忌惮,并非钱肃乐主观形成,而是来自吴争第一次在张国维府上,那一番“大逆不道”之言。
从那个时候起,钱肃乐就感觉吴争是个异类,心中有了防范。
不过那时吴争只是个小小百户,掀不起什么风浪来,钱肃乐也就故妄听之。
可随着吴争经始宁镇一战迅速崛起,之后就迅速壮大,一发不可收拾,这就让钱肃乐越来越担心吴争的志向。
甚至钱肃乐不惜以爱女的终生为筹码,希望借助联姻来控制吴争。
可今日,钱肃乐突然发现自己错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正如吴争自己说的,对于大是大非上,他有着底线。
所以,钱肃乐叹息着,不发一言走了。
可连串的爆炸虽然声势巨大,但对于整支清军而言,损失并不是伤筋动骨。
一是道路上已经不再拥挤,二是清军成两列行军,爆炸的威力不足以影响到清军中后部。
伴随着漫天的烟尘、四下乱飞的残肢断臂,还有未死之人的惨号声,在清军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急速的马蹄声渐渐盖过了混乱的吵杂声。
不得不说,博洛对于战场的控制力非常老到,他适时地下令——撤退。
这无疑是个最正确的选择,这个时候,如果勉强下令清军迎击,那么或许可以挡住明军兵锋,但不可避免地将遭受重创。
如果在平常,重创也就重创了,只要能将吴争这个不要脸的挡下,拼个两败俱伤也无所谓。
可现在,博洛不能,准确地说博洛不敢。
他带来的八、九千人虽是偏师,但占了绍兴府清军近四分之一,其中骑兵更是占了多数。
如果将这支军队损耗在此战中,那么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影响到多铎南下。
也就是说,哪怕全歼吴争所部,也是得不偿失的。
何况,按现在的情形,全歼吴争所部,无疑是痴人说梦。
那么,避其锋芒,保守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下令撤退,在吴争骑兵尚未接触之前,中间还有那百丈烟尘为掩护,清军撤退得虽然仓皇,但还算顺利。
同为骑兵,一逃一追,只要没有狭窄地形限制,短时间追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吴争麾下骑兵前锋越过烟尘时,清军已经在二、三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