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汉明> 第490章 罢免吴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0章 罢免吴争(2 / 3)

坐在龙椅边的朱媺娖也心里奇怪,虽说她生吴争的气,可还不至于借此来压制吴争。

不过朱媺娖也认为,吴争不适合再参与谈判,真将洪承畴逼走了,接下去庆泰朝怕是没安生日子过了。

朱媺娖患得患失,既想着光复江山,重振明室,又不舍已经到手的成果付诸东流。

所以,她同样希望吴争不要再参和谈判之事。

此时见陈子龙倡议内阁罢免吴争,她也就沉默不说话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庆泰朝镇国公,在本人缺席的情况下,内阁以三人赞成,一人(张煌言还不知情)反对,罢免了吴争的谈判主使职务。

陈子龙在此时感受到了处于权力巅峰,左右朝政的快,感,虽说他名满江南,可毕竟没有担任过如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高位。

崇祯末年,他被黄道周举荐为兵科给事中,虽说也是个要职,可以参议军务,但终究是七品官,到明亡时,也是以此官职绌士。

如今位列三孤,执掌内阁,一直受吴争压制的陈子龙,终于有了机会吐出一口闷气。

他随即动议,由他继续主使与清廷谈判。

可惜,他刚刚吐出的闷气,又被生生憋了回去。

其余三位阁臣一致反对。

马士英还提出了另外的人选……张国维。

当张国维出列行至殿阶前时,陈子龙能反对吗?

不能!

官场、朝堂之上,最优先论得是资历,其次是功劳,最后才是才能。

不拘一格用人?

这只是书生们的幻想,当然,也有个例,譬如国之将亡,或者时局发生骤变,需要有人当出头鸟、替死鬼、背黑锅的时候,确实有那么几个先例,象商鞅、王安石、张居正。

这些都是一下子提高至人臣权力极点的例子,但无一个有善终,甚至死后还颇具争议。

为什么?就是因为根基不牢,下面没有人脉支撑。

这一点,哪怕后世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大员,都是从县、市一级慢慢提上去的,哪怕是挂职,那也得熬满年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