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天,当所有人都能在枪口挂着二百铜钱,能平稳地举足半个时辰时。
没有悬念,吴争又将它列为了常训科目。
新的训练,就是实弹射击了。
但第一堂课,是在屋内。
三点一线,这个后世人人知道的方法,在这个连火枪都没有普及的时代却是新鲜玩意。
这些人中翘楚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大。
课后的射击就让吴争大为满意,三十步的距离,已经无人脱靶,五十步的距离,脱靶仅为三成,当然,八十步,这个距离吴争只是试了试,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吴争还没兴趣去培养狙击手军官。
两日后,也就是第十五天,吴争再次开课。
第二堂课,教得是对移动目标的提前量,和弹头在长距离飞行之后成抛物线下降,射击枪口的提高量。
课后,吴争没有去指导士兵的实弹射击。
而是去了军工坊,因为,徐守节和戚道昆已经试制出手雷,而且已经经过了第一次试验。
吴争看到的,是经过一次改良后的成果。
这是一个与吴争记忆中的手榴弹不太一样的制品。
弹头呈鹅蛋形,但比鹅蛋大得多,铸铁的壳,表面按吴争嘱咐的,刻有交叉斜纹。
柄也是按吴争说的木柄,只是很长,有近二十公分左右。
这一看,就知道这份量远比想象的重,无疑,吴争心里是失望的。
但为了不打击匠人们的积极性,吴争依旧笑着鼓励了一番之后,问戚道昆:“这手雷重多少?尺寸多少?试爆之后,威力怎么样?”
戚道昆答道:“手雷重二斤半,其中弹头部分重二斤,铁壳为半斤,装药一斤六两,木柄部分约四两,里面装有燧石,用于引燃火绳。尺寸是,依王爷的度量米尺计,弹头七厘米,木柄二十厘米,减去弹头和木柄契合的二厘米,共计是二十五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