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汉明> 第925章 三千人打五万大军的伏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5章 三千人打五万大军的伏击?(2 / 3)

在口岸镇以东约三、四十里处,就是官道“N”转折的地方。

此处有座石桥,是行军路上必经之处,否则就得渡河,但因为有桥,这小河上基本找不见几条船。

蒋全义的狠,就体现在这里。

他率部急行至石桥后,下令将百斤火药埋于桥下,并将所带千颗地雷藏于桥头靠泰兴方向。

这些地雷是军工坊的第一批产品,不是触绊雷,是拉线雷,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手动拉绳以燧石摩擦点火触发,缺点是人必须在附近隐蔽,不过蒋全义手下,确实不缺敢死之人。

拨给这批地雷给蒋全义的用意是,这种地雷的埋设难度小,挖个坑埋下,引火绳套个竹管就行,哪怕埋设在土中,竹管子的空气也足以保证导火线燃烧,不至于因缺氧而熄灭。

埋设花费了近两个时辰,说得简单些,桥头向泰兴方向的三里官道,表面基本被翻了一遍。

这种粗糙的手段,如果在后世,傻子都能发现有异。

可在这个时代,路都是土的,也没有用地雷大规模作战的常识,负负得正,或许是上天也打算成就蒋全义一番大事吧?

当部署完后,蒋全义令军撤离至这五里官道后面隐蔽。

他的狠不仅仅是对敌人,还对自己。

他居然留下做为敢死队一员隐蔽在桥下坑洞,而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他的副将,约定以爆炸声响起为讯号,对过桥敌人发出攻击。

实在够疯狂!

……。

而与此同时,龙潭方向的王之仁水师,已经陷入了危局。

王之仁的水师,兵力缺员倒不多,但战船就缺得多了,不及盛时四成。

之前应天府保卫战时,水师伤亡过半,战船亦是如此。

朝廷补充了兵员,但因为没钱,战船补充得极少。

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炮弹。

这时的炮弹是火药包加上铅弹、铁弹。

火药倒不缺,缺的是铅弹和铁弹。

这个时代,但凡金属的制品都贵,铁甚至用来铸铁钱,以弥补流通铜钱的不足。

可想而知,炮kǒu • shè出去的都是银子啊。

好在王之仁也是从崇祯朝困难期走来的老将,他下令让石匠凿出大小相似的石弹,以供炮击所用。

但这就引起炮弹的射程和精度急剧下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