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汉明> 第1210章 劝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0章 劝捐(4 / 4)

热兵器淘汰冷兵器的主因之一,就是冷兵器太挑士兵,而热兵器对士兵的要求非常低。

训练一个精锐弓弩手所需要的时间和耗费,足够训练十个甚至几十个火枪兵。

吴争对此很清楚,这就是以量胜质的典范。

如果单从训练士兵的耗费来论,用两个、三个甚至五个士兵,换敌一个,从经济上还是占便宜的。

因为火枪是可以回收的,不会因士兵的阵亡而消失,当然也会损坏,但铁枪管依旧在。补充一个火枪兵,最多三个月,甚至一个月,就能将一个从未握过枪的普通人,变成一个合格的士兵。

可敌人,一个弓弩手或者一个骑兵的阵亡,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久,才能训练完成。

这就是吴争从军工坊设立后,不再组建弓弩营和骑兵营的主要原因。

日后的北伐,绝非之前收复江南诸府的战斗可比。

一旦逼近到敌人的核心,面临的就是敌人疯狂的反扑,必须以正合。

也就是说,真正北伐,拼得是实力,拼得是消耗,没有任何取巧可言。

那么,谁能迅速将后备役递补进战场,谁就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这和后世提倡的战争就是打补给的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满清一直将八旗,紧紧地捏在手中,部署在京畿,号称驻驻八旗,为得也就是一个目的,那就是万一京畿以外被攻破,京城可以死守。

驻防八旗一动,清廷朝野必震动。

吴争执意在财政极度困难之下,还要修建铁路,这不是吴争好大喜功,更不是为了用奇巧淫技来增加自己的威望、名声。

事实上,此时吴争认为,铁路的作用,最多的不是民用,而是军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