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存釜不是普通人,他是明室近支、亲王、宗正令,虽然张同敞当众宣读了皇帝的口谕,但这不代表着在没有最终定罪之前,可以无端身亡,就算是皇帝下旨,也不行,必须先定罪。
也就是说,按律,皇帝确实有权下旨羁押朱存釜,但无权处死朱存釜。
朱存釜需要经过内阁、三司定罪后,才可处置。
所以,当吴争的奏疏入内阁之后,就如同一块极度烫手的山芋,接,还是不接?
不,不对。
必须接!
没有人可以枉顾当朝吴王殿下的奏疏,如同吴争按诺举荐朱存釜为右营都指挥使一样,吴争的奏疏事实上左右着义兴朝廷的权力更迭,连皇帝也无法断然拒绝,这就是实力。
既然必须接,那就没有了退路。
可问题来了,这是皇室之间的恩怨秘事,有哪个不识趣、不知死的肯真的一查到底?
那么,这奏疏还得推出去,推进宫。
皮球就这么踢到了朱媺娖面前,这一招,叫四两拨千斤。
站在道理的最高点,拔出萝卜带出泥,涉案之人肯定头一个是两个大。
黄道周头大,因为他确实不知道朱存釜怎么死的。
张同敞头也大,因为他是具体经手人,自然知道朱存釜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