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夫们极熟练的压了轿,掀开轿帘,潘启躬身进了轿中坐了,随着轻轻的一声号子,大轿已经稳稳的离地。
郑文辉带来的随从早已经全部下了马车,在路边摆好了仪仗,随着他的一个手势,队伍又缓缓的启动了。
八抬大轿跟在仪仗队伍后面,郑文辉没有轿子可坐,只有他的一辆马车孤零零的在大轿后面跟着。
一百名兵士威风凛凛的骑在高头大马上,轻勒着缰绳缓缓的跟在后面护卫着。
车夫们赶着一长溜空马车走在最后吃着灰面儿,长长的队伍逶迤着向同安县城去了。
潘启坐在宽敞的大轿里,有种四边不靠的感觉,激动、惶恐、喜悦、自豪种种滋味一起涌上心头,真个是五味杂陈,挥之不去。
随着轿夫们齐整的步伐,大轿轻微的上下起伏着,耳听着桥杠发出单调的“咯吱咯吱”声,他觉得有些憋闷,抬手拉开了右侧的轿帘。
举目向外望去,家乡的景色立即映入了眼帘,远处青山如画,近处绿树葱茏,他望着这再熟悉不过的青山绿树,越发的心潮难平。
他自幼家境贫寒,家中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大。父亲潘乡是个地道的农民,却对读书明理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将五个儿子都送进了白礁村文圃山中龙池岩上的华圃书院读书。
这华圃书院可是大有来头,它是宋代理学大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创办的第一个书院,是当时闽南规模最大的书院,被誉为“闽南第一学府”,朱熹曾亲自在此讲学授课。
潘启在学院就读时,这里汇集了闽南众多饱学之士,方家大儒,到京师做了官之后,他还常为没能在书院里完成学业而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