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堂邹太妃,被马士英护送逃到了杭州。听闻你在芜湖为我大清兵所擒、便在杭州令潞王朱常淓监国。”
马士英奉邹太后到达杭州,潞王朱常淓以及在杭州的官员都来朝见。当时,马士英还希望朱由崧到达太平、芜湖后依靠黄得功等部兵力扭转战局。不久,阮大铖、朱大典和总兵方国安等逃来,才知道黄得功兵败自杀,弘光帝被俘。马士英没有指望了,就同在杭州的官僚商量请潞王朱常淓监国。六月初七日,文武官员朝见邹太后,请命潞王监国。邹太后随即发布懿旨给朱常淓:“尔亲为叔父,贤冠诸藩。昔宣庙东征,襄、郑监国,祖宪俱在,今可遵行。”
以太后懿旨名义命潞王监国,是为了给朱常淓即位继统增添合法性。然而,这时的形势已经同上年江南立国时大不一样,朱常淓惟恐出任监国将成为清方打击的主要目标,他不想当这个出头鸟,便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在弘光太后流着眼泪反复劝说下,他才勉强答应。
“潞王?”虽然论起宗室谱系,潞王也是朱由崧的叔叔辈,但是,提起这个人,朱由崧却是一脸的轻蔑,他撇撇嘴,表示出了一脸的不屑。“一个养着六七寸长的指甲,像个女人一样用着指甲套子保护指甲的废物,能够做甚事?”
朱由崧看不起朱常淓,也不仅仅是因为潞王府和福王府之间多年来明里暗里的恩恩怨怨,还包括着此人也曾经被江南的东林党们拉出来准备作为“立贤”的人选。
这一点,他倒是和多铎的看法一致。
“不错。殿下说得对。此人登基监国,一不安抚人心,招揽兵马。二不广纳有用之人。相反的,反而是对此时拥有重兵,正在松江府养病的梁国公李守汉不闻不问,不曾给予一丝半点的权力官职差使。非但不给,反而要想法从梁国公手中夺取钱粮财货。你看吧,这两家迟早要做过一场。”
“这?这大将军是如何得知的?”朱由崧有些惊讶了,这种事,应该属于明军阵营内的核心动态了,如何多铎却是如此的了如指掌?
“本大将军此时也不必瞒你。你这位叔叔监国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派遣使者陈洪范往南京来议和。准备割让江南四郡与我大清,然后上表称臣。他却不知,他派遣来的使者陈洪范,老早便是我大清的人。这些事,自然是他向本王奏报的。”
“该死!该死!”朱由崧脸如死灰,不住的喃喃自语,也不知道是在说谁该死,是潞王朱常淓,是内奸陈洪范,还是他朱由崧自己?
朱由崧的酒量和酒品不错!这是多铎对朱由崧的另外一点认识。
虽然此时朱由崧是阶下囚,亡国君主的身份。但是,起码的礼节礼貌还是要有的,这样,才能显现出大清的宽广胸怀。于是少不得要安排酒宴,为朱由崧压惊。
酒杯端起来,多铎对朱由崧的印象大大的改观!不管是北方的烈酒烧刀子,还是江南的黄酒女儿红,朱由崧都是酒到杯干,端起杯子来一饮而尽。
“殿下,既然如此厌恶潞王,那么本大将军就好人做到底,将潞王送与殿下出气如何?”多铎喝了几杯酒之后,开始有点忘乎所以的同朱由崧称兄道弟起来。
“大将军此话从何说起呢?”
“扬威大将军已经下令大军南下苏杭等处,不日便可令殿下母子团聚。到那时,让潞王在殿下面前领受家法如何?”在一旁陪同饮酒的独孤寒江,恰到好处的为多铎捧了一句哏。
“哼!”朱由崧鼻孔里哼了一声,有些大义凛然的端起酒杯来:“朕虽然深为厌恶潞王那厮,甚至恨不得将其潞王食肉寝皮,不过朕现在却惟愿潞监国长命百岁。”说完,朱由崧端起酒杯极度郑重的向空中遥祝,然后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