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第345章 文化值的不同产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5章 文化值的不同产量(2 / 3)

不少顽固的日本人浮海逃亡去了九州岛,也有一部分流亡去了中华东北,甚至参加了伪清的倭八旗。

对于九州暴增的人口,英国人也很是欢迎。

大明皇帝朱富贵与现年维多利亚女皇的居然意外的有默契。

虽然两国在半年之中没有少打口水仗,但在国际事务上保持着某种微妙的一致。

无论是防止沙俄获得远东不冻港,还是瓦解美利坚合众国,双方都不余遗力的合作着。

不愧是老牌搅屎棍,朱富贵怀疑,英国人很有可能此时就已经看出了美俄日后必为心腹大患的苗头。

除此之外,英国和大明在分裂日本这一点上,两国也有着共同利益。

英国已经正式将岛津、细川等家族纳入保护附庸,作为在远东的特别代理人。

而那些渡海而来的本州、四国的贵族,也被收编在了筑前等地,作为制衡明属倭都护府的力量。

·

总得来说,大明在日本的统治基础不算牢固,对上层残酷镇压,对下层进行怀柔的政策也似乎吃力不讨好。

用P社的概念来说,就是占地之后,一边造核心,一边洗文化,也不给自制度,叛乱风险可想而知。

但三万多人的驻日明军可不是吃素的。

完全摧毁了日本传统工业基础之后,一个连锻造菜刀的钢铁都需要从大明进口的地区,并不能形不成风浪。

大明的政策初期吃力不讨好,可经过阵痛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日本问题。

第一批在大明接受培训的倭人干部,如沙崎马、高杉晋作等人,已经带着新版小学教科书返回日本。

他们将在都护府推广明制的小学基础教育。

等到下一代念着大明课本的小学生成长起来,“日本”也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我大明乃日不落之帝国。

帝国全境无太阳之朝升夕落,自然没有日出之地,何来“日本”之说?

到时候,朱富贵肯定是要彻底弃用这个名字的。

除了小学教学,对日特摄剧《坂上之云——大明的永归》也已经在都护府全境推广。

但朱富贵惊讶的发现,《坂上之云》居然只比《圣迭戈小姐》赚取的文化值多了几倍,远远比不上《民族英雄朱成功》。

其中原因令人费解。

因为按照道理,《坂上之云》的观众人数应该十倍,百倍于《圣迭戈小姐》才对。

为此朱富贵甚至还让殷鼬秘密侦查了日本的情况,看看席亚洲那个家伙有没有在偷懒。

最后事实证明倭岛都护府方面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凤都的命令,从农村的生产队到城市里的街委会,全都组织了人员观看《坂上之云》。

这少说也是数百万人口的规模啊!

而南方州、墨西哥等地播放的《圣迭戈小姐》,观影总人次仅有十几万而已,根本和《坂上之云》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可最终的文化值差距为何如此之小呢?

思前想后,并经过实验对比,朱富贵终于找到了原因。

那就是两部电影中,《坂上之云》朱富贵仅仅只是露面几次的配角,同时也并非编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