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两个老头就要拳脚相向,一个穿着“的确良”高档汉服的老头伸手将他们分开。
“好啦好啦,几十年的老朋友了,都少说几句……
老清家的女儿我见过,个子虽然小,可脸大啊,说不定会有上邦的老爷喜欢的。
其实去倭化又不是改个名字就能完成的,而且天朝本来也有许多复姓的嘛,大家不用太过刻意……”
这个老头看上去在众人间颇有威信,面对他的说法,争吵的老头只能闭口不言,不敢反驳。
但他们在心里都忍不住暗自肺腑,八嘎八嘎兮,你说姓氏不重要,那你为什么不沿用佐藤这个源自藤原氏的贵族姓氏,而要改成佐姓?
要不是户籍司不允许,你这老家伙说不定都要直接改成左姓,去和楚国公攀亲戚了吧!
·
在民间蔚然成风的倭姓改革运动,倒不是大明官方推动的正式行动,而是倭人自发形成的风潮。
就好像后世不少中国家长明明自己不是复姓,却喜欢给孩子取四字,甚至是五个字的姓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来是受到古梁金温,尤其古龙的影响,二来是随着中国人口越来越多,二字姓名大量重名,三字姓名也多有重复,客观上也是一个麻烦的事情。
但也不能否认,其中有不小一部分家长是因为受到日本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想要自己小孩的名字“洋气”一点。
然而对于这个时代的倭人们来说,洋气?那不是骂人吗?
说谁家的孩子长得像个洋娃娃,那可是指着鼻子骂了。
一般都是说“瞧你家孩子浓眉大眼,真像个汉种”,这才是恭维人的话。
对于倭人们来说,如何让自己从名字到行为举止去倭化,脱倭入华,这是一件最要紧的事体。
这不仅仅是执念,也事关利益。
坊间传言,李氏朝鲜心向大明,马上就要以大明首藩的身份举国来投,重新回到大明的序列中了。
倭人对此格外警觉。
大明门下第一走狗明明是我先来的,决不能被朝鲜人抢走。
与朝鲜争夺首犬之位,可以说攸关日后倭岛都护府的发展。
大明爸爸的宠爱是有限的,多爱朝鲜人一点,势必就要少爱自己一点。
在倭人们看来,该死的朝鲜人真是坏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