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原主的爹娘两个人都不是蠢蛋,想要给予孩子们最好的保护,早有准备。
如果不是孝道的原因,原主爹娘根本就不会死,他们有着足够的智慧判断事态。
凌霄心里有些可惜,怪不得说宁可要神对手,也不要那种耽误事的猪队友。
“方嬷嬷,我想把她一刀宰了?但这太便宜了她,我要让她生不如死。”
跟着说:“这件事你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不然倒霉的人就是你。”
夏妈妈一听就明白,二房知道她了解情况有可能会shā • rén灭口。
她连连点头,决定这件事就要烂在自己的肚子里。
只要有大娘子在,大房一定会东山再起。
二房拖累了大房这件事不能再提。
夏妈妈心里是很明白大家的一般观点。
作为晚辈的大娘子能做的有限,不能爆出来丑事。
现在的价值观念是爆出来自家家丑,非但不会说你大义灭亲。
反而会说你不识大体,没有为家族着想的理念,简直就是差劲极了。
他们在对待陶家的人都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这绝对不单单是大房的名声。
二房的名声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只会让那些外人,觉得二房的人心胸一点也不宽广。
对于这一点凌霄心里也是很有数,原主还有两个弟弟在,等于是给他们也打上不好的标签。
凌霄不能爆,要是她敢爆出来,是让大房的三个人活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中,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家隐姓埋名。
凌霄自然是不会傻乎乎地去做爆出来方嬷嬷的事情,一爆把原主一家人也跟着卷进去。毕竟陶家人出丑事,其他陶家人也是面上无光。
思虑了再三之后,凌霄最终是决定按下这件事,不走什么律法程序。因为她想起来一件事:想当年某个人亲娘早死,亲爹就另外娶了一个妻子,后娘又生了一个儿子,于是亲爹变成后爹。
等到后来兄弟两个长大后出现了问题,这一份家产归谁?大儿子就连连遭遇了危险,差一点好几次就把自己的命送掉,那么是谁干的?
其实就是亲爹和兄弟两个人干的,大儿子即使知道也只能装作不知道,后来大儿子有了大机遇,成为共主。
大儿子非但不能朝亲爹、兄弟下手报复,反而要给那个兄弟封了地方去让他过上更好的日子。
后来这段事情还成为一个佳话,但凌霄看后心情那个微妙,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卧槽!
整个故事是槽点多多,合着大儿子被陷害这么多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心胸宽广。
想起传说后的凌霄没有把方嬷嬷tóu • dú的事情爆出去,准备自己好好招待方嬷嬷。
夏妈妈知道这其中的前因后果后,决定去二房传话时还是要谨慎行事。
在到了二房后对于她的怠慢,心里是老大的意见,可只能无视。
念在自己是奴婢的份上就没有什么可说的,感觉可怕。
竟然还在给自己下马威,以为好欺负?
幸亏自家小主人不会和二房一起生活,太累了。
夏妈妈被人怠慢也只是心里暗骂,脸上没有任何表现。
但心里更加坚定,绝对不会让小主人到这里寄人篱下,日子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