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科技幻想>非酋变欧之路> 第四十六章 捕风捉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 捕风捉影(2 / 4)

凌霄看了一眼十二娘,此刻的她不知道要是原主还在。

会不会被这个十二娘蒙蔽一番,她说话挺好听。

这个女人给她感觉就是想要挖原主的墙角。

不知道为什么凌霄就是有这个感觉。

而且她挖的是原主娘家的墙角。

这一点怎么看都让凌霄感觉有些奇怪。

据凌霄的观察,如果这一位前世活得比较久。

她的所作所为应该比现在的她要圆滑很多才对。

现在的她还是有些嫩,凌霄能够猜出来她心里的想法。

她看三郎五郎时更多是一种想要结识他们,想要施恩的做法。

能看出来她现在还不知道原主的两个弟弟是否将来一定很有大才。

不然她做的应该早除了自己,或者早就和陶家打好关系,她其实并不聪明。

另外因为凌霄插手整个事情的缘故,导致外人—可能重生的十二娘也无法确定。

三郎、五郎将来的成就到底如何,这一点凌霄自己都不怎么确定,其中的变数太多。

后世中曾经有人专门研究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说母亲的智力大大影响了孩子的智力水平。

但遗传时有着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在某些时候不等于爹娘聪明,孩子就一定会继承长辈的智慧。

还有一些人倒是继承了父母的聪明,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比如说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括作为鼎鼎有名的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赵奢的儿子,一生下来就有父辈的名声在,也有聪明的大脑。

他年轻时就熟读兵书,在谈论战术时十分厉害,一般人在口头上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就连自己的亲爹赵奢也是辩论不过他本人。

在秦赵两国开战期间,作为老将的廉颇知道赵国的力量上比不过秦国,就坚守阵地死活不出战,秦国想要来个速战速决,就决定使用计谋来换掉廉颇,赵国大王中计就准备启用赵括。

此刻赵括的父亲已然亡故,但其母还好好活着,知道这个消息后感觉大事不妙,她根本就没有看好自己的儿子领兵作战的能力,就去找赵国大王,说自己儿子的本领不行,坚决要求换个人领兵作战。

而之所以赵母不同意儿子去前线打仗,并不是她自己就精通兵法,而是依据她多年的生存智慧,她说自己夫君在时大王给予的赏赐大都是给了地下将士,让他们奋勇杀敌,可儿子赵括得到赏赐后,根本就没有想着分给将士们,而是带回自己家供自家人享用。

见多识广的赵母得出来结论:儿子领兵打仗的能力根本就赶不上赵奢,这对赵国来说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事情。她站出来反对一方面是为了大王着想,一方面为了儿子着想,这样子可以保全自己的儿子。

但此刻的赵国在打算换下廉颇后发现了一件事,除了赵括,根本就没有其他将领可以领兵,大王拒绝了赵母的建议,还是起用了赵括。最终长平之战爆发,赵国在这一次的战役中一败涂地。

当然在这一次的长平之战中,赵括本人并不是没有一点闪光点,如果给他机会成长,说不定他会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一代名将。

毕竟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可惜的是赵括他就没有机会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因为长平之战的最后失败是绝对无可挽回。

在他决定接受大王的指派前往边城接替老将廉颇的职位,从而改变廉颇的战斗策略就预示着他的结局是败。

而赵括改变廉颇固守的战术策略,一方面是想要证明自己比老将强,也因为是赵国大王和权贵们的意愿。

他们并不想着和秦国人在战场上相持下去,只想着怎么快速了结,并最终是取得这一次的战斗胜利。

每一场的战争都是要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他们心很痛,要是早点结束的话可以省下很多。

老将廉颇的意见根本就没有被放在他们的心里,赵国权贵们一心就想着怎么击退秦军。

这样可以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粮食和武器装备,而这一切固然有那些赵国权贵的想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